7月15日,美國商務部稱對從中國進口的乘用車和輕型卡車輪胎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初步調查。22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6名委員一致裁定,稱以上調查是基于“合理”跡象。這意味著美國商務部正式獲得“雙反”調查的令牌。據中橡協秘書長徐文英介紹,這個案件下一步的時間節點是:8月1日,ITC正式給出書面初裁報告;11月21日,美國商務部將對反補貼進行初裁;2015年1月20日,DOC將對反傾銷作出初裁。
徐文英指出,此次“雙反”案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涉案金額大。2009年的輪胎特保案涉案金額21億美元,這次是33億多美元,是中國輪胎行業遭受貿易救濟措施中金額最大的一次。二是持續時間長。輪胎特保案3年高關稅到期就結束了,而“雙反”5年一次日落復審,此前的非公路用輪胎“雙反”案就是典型例證,自2007年立案至今已經7年。三是制裁力度大。輪胎特保案關稅第一年最高為35%,而這次申請者指控的傾銷幅度高達60.15%,補貼幅度為25%,確實是前所未有。
業內人士認為,這次雙反調查與2009年的情況截然不同。當時金融危機導致美國經濟衰退,汽車產業也陷入谷底。而現在美國經濟開始“回暖”,汽車產業也大幅回升。因此,此舉意在建立對華貿易壁壘。另外,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是奧巴馬政府的支持者,現在正值美國中期大選前期,所以當前提出對中國輪胎設置貿易壁壘,很可能包含政治因素。
“雙反”一旦成立,并征收60.15%和25.73%的高額稅率,中國的涉案產品根本無法出口到美國,令本來就處于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雪上加霜,輪胎企業可能面臨減產或停產危機。無論從涉案金額、產業類型還是影響層面,立案對中國輪胎產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曾經代理多起雙反調查案的律師張毅認為,美國是中國輪胎出口的重要市場,我國乘用車及輕卡輪胎對美國市場依賴度非常高,約占我國輪胎出口總量的50%以上。美國如實施“雙反”,對我國輪胎市場將產生巨大影響,國內輪胎企業將面臨新一輪危機,同時還將波及上下游產業。
另外,損人未必利己,雙反不可能促進美國輪胎產業發展。在中國的輪胎出口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占據半壁江山,不少是美國企業在華投資的企業,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使得一旦發生貿易摩擦,必將株連各方,將是兩敗俱傷,因此可能遭到不少外資企業的反對,同時也會增加美國消費者的購買成本。
因此,“雙反”不僅僅是對中國企業的損害,也是對全球輪胎市場的破壞,更是對全球自由貿易公平的傷害。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實不可取,還望美方三思而行。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方面表示,正在組織輪胎企業準備產業無損害抗辯,同時,一旦美國“雙反”立案,將要求中國政府采取反制措施,切實維護中國輪胎行業的正當利益。
相關律師表示,中國輪胎企業以及行業協會應對“雙反”調查可以采取“集體抗辯 單獨抗辯”模式。企業單獨的傾銷抗辯,如果成功只能使抗辯的企業獲得單獨的傾銷稅率,而全行業的無損害和因果關系抗辯,一旦勝訴就可以為全行業爭取到最佳的傾銷稅率。
面對日趨頻繁的貿易摩擦,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鄧雅俐認為,輪胎行業應進行全方位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必由之路。此外,行業加強自律、有序競爭,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也是有效的方法。
相關專家建議輪胎生產和出口企業:首先要穩定美、歐、日等傳統市場,擴大非洲、南美、東盟等新興市場,推行“多元化”戰略,降低過于集中的風險;其次要將中低檔產品調整為中高檔產品,增加節能、環保、智能產品以及名牌產品的比例,將生產高附加值輪胎作為主攻方向,培育中國名牌和世界名牌;再其次要進一步完善質量控制體系,在確保質量基礎上降低成本;最后是加強自律,規范市場秩序,避免偷工減料、低價競銷等惡性競爭現象的出現。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