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發布
車內空氣質量將有據可依
近日,國家環保部與國家質檢總局聯合發布《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規定了車內空氣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8種常見的車內揮發性有機物濃度要求。從此,判定車內空氣污染將有標可依。
近年來,由車內空氣污染引發的糾紛、訴訟日漸增多,有關部門在處理時由于沒有相關標準作為依據,既無法對消費者權益實施有效的保護,也無法約束企業的生產活動。
據了解,該標準主要適用于銷售的新車,使用中的車輛也可參照使用,將于明年3月1日起實施。
車內空氣質量將有據可依
前幾天,我市新車主王女士這樣抱怨,“趁著年底前車價低,我買了一輛轎車,頭幾天車內的氣味特別刺鼻,我問了幾位老車主,他們說新車都有異味。接下來幾天,我開始頭暈、惡心。我現在一有空就開窗放味,可天這么冷,總開窗也不是辦法啊!”聽說有關部門發布了《指南》,王女士說,“我可得好好看看這項標準是怎樣說的,也許我會依據它為自己維權。”
一汽森華市場總監李遠鵬告訴記者,在售車過程中,也遇到過提出車內甲醛味大,是不是汽車質量有問題的消費者。“由于沒有相應的標準,作為車商,我們也只能提示車主多開窗放味或是買一些活性炭來消除異味和吸收一些有害物質。”
據了解,消費者在購買新車時,常常會遇到車內有異味的情況。有關人士表示,實際上新車的異味中含有不少有毒氣體,市場上不少品牌的車型存在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受成本所限,中低端車型車內空氣污染問題尤甚。由于種種原因,車內空氣污染問題卻沒有得到足夠重視。
以前消費者對車內空氣質量不滿,進行車內異味方面的維權時,由于沒什么可依據的標準,有關部門無法對這類案件進行裁斷。《指南》實施后,為解決此類糾紛提供了一個可靠標準,將成為消費者維護自身權益的依據,很多廠家也會更重視內飾材料使用和裝配方面的問題。
此前,檢測車內空氣質量主要參考《室內空氣質量標準》,但室內空氣情況與車內不同,標準自然應該有所差異。《指南》推出后,可使車內空氣質量檢測更符合實際情況。
對于有關部門出臺車內空氣質量標準,李遠鵬認為,《指南》的發布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思想,將減小車內空氣污染對車主的危害,有利于廣大車主的健康。同時,該標準還能讓生產廠家更加注重車內裝配質量,采用更環保的材料,從而對汽車產業的升級起到助推作用。
冬季提升車內空氣質量有竅門
哈爾濱的冬季,車內開空調、不開窗。在高溫封閉的環境下,如何能有效改善車內空氣質量呢?大眾品牌資深服務顧問宋九洲表示,冬季提升車內空氣質量可采取以下措施:
竅門一 開窗通風
開窗通風是更新空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車主可以把車窗開一條小縫隙,等空氣清新后立即關上。
竅門二 交替使用空調內外循環
冬季行車,可交替使用空調的“內外循環”提升車內空氣質量。在環境開闊的路面且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可使用外循環模式;在交通擁堵、空氣質量較差的路段更換為內循環模式。
竅門三 清洗空調管道和濾清器
車用久了,空調濾清器會粘上長時間積累的灰塵。這會使對身體有害的霉菌通過空調吹入車內,給身體健康帶來隱患,并減少進氣量,使制熱效率大大降低。進入冬季,建議先對車輛空調管道和濾清器進行全面清洗。
竅門四 清洗腳墊和座椅
很多人在洗車時因怕水漬或濕冷而不對腳墊和座椅進行清理,其實車內地板最容易聚積灰塵。特別是冬季關窗開啟熱風時,會直接危害人體呼氣系統。此外,織物座椅表面常會吸附灰塵。建議冬季定期對車內地板和座椅吸塵,盡可能地減少車內灰塵。
標準解讀
發布標準: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
實施時間:2012年3月1日
標準解讀:此次發布的《指南》標準編號為“GB/T27630-2011”,從這個編號不難看出,這是一個推薦性國家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對此,相關部委的負責人表示,這主要是考慮到國內汽車市場發展的現狀,目前部分企業還達不到該標準的要求,但今后肯定會推出強制性標準。
車內空氣污染來源
據了解,車內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包括座椅、地板、頂棚、內飾以及生產中使用的溶劑型油漆、稀釋劑及粘合用的膠水、油漆和涂料。
車內空間狹窄、密閉,污染物不容易揮發,尤其是夏天陽光照射和冬季開暖風時,污染物很容易大量聚集。新車從出廠到庫存、運輸,交到客戶手上,一直處于密閉狀態,污染性氣體很難揮發。當新車交付時,車內污染物濃度往往會達到較高水平,對車主健康造成較大傷害。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 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 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