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2屆中國汽車論壇上,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表示,目前汽車行業正面臨“缺芯、貴電”的嚴峻挑戰,“缺芯、貴電”導致長安汽車在今年損失60.6萬輛汽車產能。
朱華榮認為,一方面,缺芯導致主機廠采購成本增加,也導致新品車型無法準時上市、交付嚴重影響新品上市節奏、銷量和企業品牌形象。同時,整個產業的生產秩序被嚴重破壞,半成品形成大量庫存。
另一方面,動力電池價格不斷上漲,整車企業苦不堪言。目前電池價格在整車成本中占比已超過40%,對企業成本造成極大擾動,“電池成本上漲幅度遠大于技術進步給用戶帶來的價值”。據悉,電池級碳酸鋰售價從2021年初的5.3萬元/噸,猛漲至如今的56萬元/噸,漲幅高達10倍。這也導致長安汽車的不同車型單車成本增加了5000元到3.5萬元。
朱華榮提到,各大車企都深受“缺芯貴電”之害,均有不同程度的掉量和交付延期,“產業鏈利益分配不公、成本增加,嚴重威脅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以長安汽車為例,朱華榮介紹說,今年1-9月,長安汽車受“缺芯貴電”等因素影響,已損失60.6萬輛的產量,“特別是今年我們推出的阿維塔11、深藍03、UNI-V等一系列深受用戶喜愛的智能化、電氣化產品,也受到嚴重影響。”
對于芯片短缺的原因,朱華榮認為,一是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二是芯片市場需求短時間爆發與芯片增產周期長之間的矛盾,智能電動汽車、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新技術發展,對芯片的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訂單普遍高于產能2倍以上;三是結構性短缺正在成為常態,汽車產業和芯片產業缺乏直通直連的溝通和規劃;四是整車企業和芯片企業因為沒有構建起風險共擔的合作關系,供需之間沒有信任感,而且投資風險也大,所以芯片企業投入不堅決。
而就電池價格貴的原因,朱華榮分析道,一是需求快速拉動,導致原材料價格飛漲,產業鏈本就利益分配不均不公,加之各路資本惡性炒作等人為因素,使電池價格一路飆升;二是各電池廠商、整車廠型號標準不一,導致動力電池產能難以完全釋放、規模化發展;三是病急亂投醫,產業投資異常,“家家都做電池,最終將導致成本增加、開發浪費、質量風險。這是不是行業的最佳實踐?有待于進一步觀察。”
針對“缺芯”痛點,朱華榮提出,國家和汽車行業、半導體行業和企業要攜手共進,來加強頂層設計、系統部署、分工合作,快速突破。
而針對“貴電”問題,朱華榮則建議,汽車行業要在國家部委的支持下,依法開展一次“反暴利行動”,“我認為它已經威脅到新能源汽車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問題。所以,國家層面我建議要堅決打擊國內外個別企業原材料囤積與炒作,整治電池行業的亂象。”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