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6月17日-18日)有關產膠國聯合減產的消息一出街,立馬成為市場重磅消息,引起業內人士關注討論。中國輪胎商務網(m.jppiwci.cn)的報道,在官方公眾號(ID:tire123)的閱讀量突破20000+,文章被多家行業媒體轉載引用,從業人士爭相轉發分享,引起了新一輪大討論。近日,關于周末減產會議的情況,據媒體報道,會議無果而終,但泰國方面仍建議在7月7號重啟會議,繼續商討提振膠價的辦法。這到底是橡膠版“狼來了”上演,還是該心存期待呢?
主產膠國減產會議無果
據媒體報道,上周末東南亞主要產膠國提振價格的會議,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會議無果而終,受此影響,膠價沖高回落,橡膠走勢再度陷入膠著。
按照往年經驗,主要產膠國減產的措施是加工廠減產和限制出口,但實際上即使能夠達成一致意見,在行動上卻大打折扣。比如,泰國去年的出口減產情況就不理想,甚至還連續拋儲,導致市場波動頻繁。
預計目前泰國政府還有約10萬噸國儲膠,由于近期價格持續下跌的關系,暫時不會繼續拋儲,后續何時再拋儲不清楚。有分析認為,預計后續不太可能再有類似政府收儲這種直接干預橡膠市場的舉措,但會用其他的方式幫助膠農。此次開會商討減產,即是一種常用的調控手段,這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中尤為常見,類似歐佩克調控原油產量一樣。
膠農“棄割”形式不樂觀
橡膠價格的持續低迷,讓膠農不得不“棄割”。進入6月下旬,本應是海南、云南等地膠農喜迎收獲的好時節,然而,從2011年開始的橡膠熊市卻讓膠農一再“棄割”,今年也不例外。低迷的天然橡膠價格嚴重挫傷了膠農的積極性。據業內人士介紹,由于橡膠價格嚴重下跌,目前海南膠農“棄割”現象十分普遍。
不僅是中國產區,在天然橡膠的其他產區如東南亞,也出現類似情形。越南平福省一位橡膠園主表示,由于出售乳膠所賺的錢,已經不足以支付勞動力成本和肥料成本,他們在2015年已經砍伐了全部的橡膠樹,改種木薯。
“棄割”、“棄管”現象愈演愈烈,而罪魁禍首便是——慘烈下跌的天然橡膠價格,2011年開始,天然橡膠價格便開啟了漫長的下跌之旅,從4.2萬元/噸的歷史高價跌至目前的1.2萬元/噸水平。目前看來,形式確實不容樂觀。
橡膠版“狼來了”上演?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橡膠聯盟會議盡管無果而終,但泰國方面仍建議在7月7號重啟會議,繼續商討提振膠價的辦法。
但從市場輿情風向標來看,部分人士對重啟的會議仍不抱希望,依舊覺得難有實質性減產舉措出臺。
現階段,泰國割膠正處季節性增長階段,雖然膠價處于低位,會對膠農割膠積極性有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泰國90%的膠園私有化,對于大部分膠農來說,不割膠就沒有收入,也會迫于生存壓力維持割膠,并且可能會為了維持之前的收入水平增加一定的割膠量。隨著后續產量釋放,供需基本面或較前期進一步趨弱。
同時,目前中國市場需求狀況不佳。今年3月以來中國市場需求明顯變差,無論是乳膠還是標準膠。標準膠需求主要來自輪胎廠,而年后國內輪胎廠對原料的采購意愿明顯下降。
看來,要達成減產意見有一定難度,而且受制于產銷兩端矛盾,即使出臺,執行起來也將困難重重。至于橡膠版“狼來了”是否上演,則要看7月份主產國的行動,畢竟,不關要看人家怎么說,關鍵還要看怎么做,這才最實際,讓我們給點耐心,拭目以待。
本文系中國輪胎商務網(m.jppiwci.cn)原創作品,若需轉載務必以超鏈接的形式注明出處,轉載時嚴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網有權對所有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