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于江蘇蘇州舉行的“車輪專用裝備技術研討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輪委員會秘書長王秀山做主旨發言時指出,國內的裝備水平目前還難以滿足車輪企業的發展需求,裝備制造業水平亟待提升。
行業現狀:車輪拉著裝備走
王秀山透露說,多年來,國內車輪業的發展模式都是車輪企業拉著裝備企業向前走,都是在使用時發現了問題再去解決,而且通常都有一個滯后的周期。但在與國外設備廠家交流時,自己卻往往會獲得大量的額外信息,原因是對方不僅有豐富的經驗,還有大量的技術儲備。
據悉,車輪專用裝備制造業是隨著車輪產業的發展而興起的“伴生行業”,其發展路徑是引進-仿制(車輪企業自制)-再引進-再仿制(委托其他單位制造)-兼職制造-專業制造。目前,這個行業的發展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中,
王秀山分析表示,車輪業的發展水平與裝備制造業水平密不可分。如車輪產品質量的一致性和精度問題,與裝備的精度和可靠性十分相關;車輪的新結構、新材料、高精度等,都需要通過與之配套的工藝手段和新型裝備完成。
據介紹,中國車輪行業經過60多年的發展,產業規模巨大,集中度逐漸加強,已成為世界汽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的總體形勢向好。
但是,國內車輪行業還存在著材料水平、人工成本、投資和價格壓力、市場競爭、國際貿易摩擦、產品提升和技術突破等方面的問題。這使得其與發達國家的跨國車輪企業相比,還相對弱小和分散。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車輪裝備落后,影響到整個車輪產業發展。
解決方案:相關產業協同發展
王秀山認為,中國車輪行業的整體市場需求還是在逐漸擴大中,而這個行業要想繼續發展壯大,必須有其他相關產業協同發展,如材料業、裝備業、機電業等。
然而,由于相關配套產業存在諸多問題,車輪產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以裝備制造業為例,目前機械行業大多研究的是通用設備,車輪產業專用設備在其中占的分量很小,而且,這些車輪裝備企業又都被劃分在不同的領域,無論是其價值還是規模,都顯得微不足道,因此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對于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王秀山建議,車輪裝備業應該從研究產品設計、車輪制造工藝入手,甚至更遠一步,研究車輪產品的使用性能需求和未來發展趨勢。只有這樣,才能從現在的被動狀態,更好地跨越到根據一張產品圖紙去完成交鑰匙工程。
王秀山還關注到車輪行業標準缺失的問題。他表示,沒有行業標準,不僅不利于車輪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利于技術成果的鑒定與評定,更不利于行業獲得國家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