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山東省出臺《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實施意見》,力爭用5年時間,有效化解輪胎等行業的過剩產能。對此,山東省發改委工業處處長王海林表示,山東省輪胎行業優勢突出,產量約占全國的45%,產品質量穩定、品牌知名度高、出口競爭力強,但同時也存在污染重、能耗高的落后產能。此次出臺的實施意見就要解決這個問題,控制總量,優化存量,切實提升行業發展質量。
作為全國最大的輪胎產業基地,《意見》的出臺給行業帶來不小的壓力。目前,山東輪胎企業本著“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針對癥下藥,在保證現有的產業發展成果、繼續擴大優勢的基礎上化解產能過剩。
消化: 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山東興源輪胎集團副總經理宋繼太說:“作為輪胎第一大省,山東省今后鼓勵輪胎行業加強升級改造,推廣生產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推廣應用低溫連續混煉、氮氣硫化等先進工藝技術,開發特種產品和高端產品。”
據了解,由科技部設立的國家橡膠與輪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及國家發改委批準的輪胎先進裝備與關鍵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全部落戶山東,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的建立,為山東輪胎工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技術優勢正是山東輪胎產品保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2013年全省輪胎出口額達到86.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95%,比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統計的48家會員單位平均增速高14.83%。
目前山東龍頭輪胎企業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步伐。“興源輪胎集團公司目前已開發出18大系列80多種規格130多個花色品種的全鋼載重子午胎,與一汽、二汽等十幾個國內大型知名企業、礦山建立了和諧共贏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少高技術含量產品已經遠銷中東、非洲、東南亞、拉丁美洲的80多個國家。”宋繼太告訴筆者。
轉移: 走出國門,拓展空間
在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山東省鼓勵輪胎行業走出國門,依托我國與東盟、南美、南非等地區和與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雙邊機制,充分利用國家間合作機遇,鼓勵輪胎行業優勢企業以多種方式“走出去”,優化制造產地分布,轉移過剩產能。
2月22日,玲瓏輪胎在泰國投資興建的一期項目全線投產。“這個項目是玲瓏公司第一個海外生產基地,一期工程的投產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不僅填補海外制造基地空白,而且成功實現了建設速度快、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好的三大目標。”該公司總經理王鋒評價說。
“走出去”到海外建廠是山東輪胎企業面對輪胎市場競爭激烈、化解產能過剩以及應對有些國家的反傾銷、反貼補等貿易壁壘采取的重要舉措。
據了解,輪胎新址選擇一般在天然橡膠資源豐富的泰國、越南、印尼等國家,而且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相關協定,合成橡膠采購渠道和成本可有選擇性;新加坡地區溶聚丁苯橡膠的多套裝置投產也為相關國家發展高性能輪胎提供有利的原料支持。
“目前,具備人力成本優勢、橡膠資源優勢的東南亞等發展中國家成為輪胎、汽車等增長的新區域;俄羅斯等新加入世貿組織的國家在輪胎、汽車等行業方面的發展潛力也備受青睞。相信山東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國門后,將闖出更加廣闊的天地。”王鋒對筆者說。
淘汰: 優化存量,控制產能
面對日益加劇的市場壓力,山東三角、玲瓏這樣的國內輪胎巨頭主動加大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
三角輪胎公司在輪胎行業率先淘汰了傳統斜交胎生產線(350萬條/年的生產能力),同時停止了100萬條/年小規格、低附加值12吋乘用車胎生產線,為企業贏得了寶貴的發展空間。
“我們堅持用市場結構調整拉動產品結構調整,積極拓展替換市場,合理調整配套市場,加大對高性能、高新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的投入和市場投放,壓縮和淘汰落后產能,徹底淘汰斜交胎生產線就是系列舉措之一。”三角輪胎公司副總經理姜秀波說。
王海林說:“我們將認真執行國家制定修訂的輪胎產業政策,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合理控制產能規模。”
數據顯示,國內輪胎企業總數為500多家,山東省擁有300家左右,年產量在50萬條以下的小輪胎廠占總數的接近一半。對此,宋繼太認為,山東輪胎企業目前仍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整體層次低、研發能力不強、品牌競爭力弱等問題,特別是為數眾多的小企業。在這一點上,企業還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控制產能,推動行業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整合: 兼并重組,提高集中度
“目前,山東省輪胎行業大而不強、廣而不精的特征明顯,我們將加大行業重組力度,提高企業技術水平,使企業有實力投入研發,進行產品、技術創新。”山東省橡膠協會會長張洪民表示。
1月13日,賽輪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對金宇實業50%股權的收購,收購后公司共持有金宇實業99%的股權。
“我們先后收購了沈陽和平、金宇輪胎、設立賽輪(越南)有限公司,擴大公司輪胎產能。子公司青島賽瑞特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收購泰華羅勇51%的股權,以利用當地充裕低價的橡膠資源;與橡膠谷、軟控股份共同投資的怡維怡材料研究院,主要從事橡膠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發。”該公司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宋軍說,“成本對于輪胎利潤率的敏感度很強,公司通過重組,從技術和資源上降低成本,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立于不敗之地。”
王海林認為,加大兼并、重組力度,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整合行業優勢,使那些在原料、技術以及營銷上占有優勢的企業能夠不斷發展壯大,將是山東省化解過剩產能的重要出路。
鏈接
2月14日,山東省政府發布《關于貫徹國發〔2013〕41號文件化解過剩產能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17年輪胎行業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輪胎行業布局分散、集中度低的問題將有較大改善。輪胎子午化率達到90%以上,75%以上的主要產品單位能耗達到或超過國內先進水平,55%以上的主要產品單位能耗達到或超過國際先進水平。
具體措施: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鼓勵輪胎行業提高生產的自動化、信息化水平,推廣應用低溫連續混煉、氮氣硫化等先進工藝技術。鼓勵輪胎行業提高國內中高端汽車配套能力,積極開發替換胎市場。大力開發巨型工程子午線輪胎、雪地胎、節油輪胎、缺氣保用輪胎等特種產品和高端產品。
——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發展壯大青島、煙臺、威海、廣饒等輪胎產業集群和魯西南橡膠助劑產業集群。鼓勵輪胎企業積極適應歐美等國際市場準入標準,增強國際貿易維權能力和品牌競爭力,提高國際市場占有率。鼓勵輪胎等行業優勢企業以多種方式“走出去”,優化制造產地分布,消化過剩產能。
——提高產業集中度
鼓勵三角、玲瓏、金宇、恒豐、興源等輪胎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更好發揮行業引領作用。鼓勵輪胎行業龍頭企業對省內其他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利用市場化手段提升產業集中度,支持輪胎行業增強原材料保障、配方、設計等能力,推動輪胎生產向服務化、個性化、高端化和再制造化延伸。
——嚴格控制產能規模
認真執行國家制定修訂的輪胎等行業產業政策,堅決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合理控制產能規模。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