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中國經濟既要調整結構,又要保持增長,就像要在高速路上換輪胎,還不能停車,這是個高難度動作。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在增長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這種難題。
在換輪胎的時候可以不停車,但至少要減速, 要從通過大舉放貸來刺激經濟快速增長的“信貸狂歡”中走出來。上個月銀行系統爆發的“錢荒”,告訴人們大規模的信貸擴張結束了。
可以預期,曾經充當全球經濟增長和復蘇引擎的中國經濟今年及今后幾年的增長將會放緩。事實上,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重要的出口業較上年同期萎縮3.1%,5月份則較上年同期增長1%。這也是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第一次在沒有公共假日的月份中出現出口萎縮。
盡管中國季度經濟增速不斷下降,李克強總理依然重申,不會出臺任何新的刺激措施。李總理在最近召開的部分省區經濟形勢座談會上表示,只要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政府就會著力調結構、促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去年,中國GDP增速放緩至7.8%,低于2011年的9.3%。現在看來,政府對于經濟放緩的容忍度可能比外界之前預計的要高,對GDP增速的底限可能會大大低于政府今年設定的7.5%增長目標,目的是用更慢的增長速度換取更長遠的均衡發展。 有的經濟學家甚至還將政府目前的經濟治理方法概括為“李克強經濟學”,主要包括不刺激經濟、去杠桿化和結構性改革三大要點。
針對這種說法, 我的兩分錢的觀點是:“不刺激經濟”不如少刺激經濟,急剎車會帶來新的問題,多少得給點油,避免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去杠桿化”不如移動杠桿的支點,使得信貸與GDP之比增長控制在期望的水平,傾斜用于消費和資本支出的貸款,而不是用于購買土地和房地產等已有資產的貸款;“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投資驅動型增長向消費型增長的模式轉變,得拉動內需才能實現。
6月進口同比下降0.7%,說明國內市場需求疲軟。政府是否可以利用財政手段來實現穩增長的目標?有經濟學家認為,政府可以擴大公共支出,允許財政赤字占GDP的比重高出較為溫和的2%的目標。還有,當前中國通貨膨脹率遠低于央行今年3.5%的目標,意味著政府有擴大教育、醫療健康、社會福利和公共住房等領域支出可能。我看這些比較靠譜。從工程技術角度看,如果四個備用胎都預裝了,在高速上是可以實現不停車換輪胎的,只是原來的輪胎還在原來的位置上,但已不是承重輪子了。在國民經濟中,輪子被叫成了經濟支柱。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