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數據顯示,2012年,歐洲乘用車輪胎的市場需求同比下跌約13%,預計2020年之前無法恢復到2011年以前的水平。今年1月,歐洲汽車銷量為91.828萬輛,同比下滑8.5%,連跌16個月,是23年來的最低水平。
有業內人士據此分析,目前,美國汽車業正逐漸恢復,中國汽車進入“微增長”時代,而深受歐債危機影響的歐洲汽車業要想走出低谷,恐怕還需要過一段“苦日子”。
歐洲整車市場的低迷直接影響著輪胎業,面對這一現狀,各輪胎廠商表現不一,但都開始做長遠打算。有些廠商削減產能甚至關閉了歐洲工廠;有些廠商選擇去其他新興市場擴產或建廠;但仍有些廠商“反其道而行”,堅持在歐洲擴產建廠。
早在去年年底,普利司通便發布公告稱,將在歐洲削減大約510名員工,其中包括西班牙三家工廠的442名及法國工廠的50名員工;今年3月,普利司通又宣布,將關閉意大利巴里的工廠,該工廠預計2014年上半年停工。
米其林也采取了類似措施,計劃削減在歐洲的輪胎產量與庫存水平。據悉,米其林目前在歐洲的乘用車輪胎工廠只有75%的產能運行(產能不是設備,不能運轉),而生產卡車輪胎的工廠則只利用了60%的產能。有消息稱,米其林將對其西班牙工廠采取大規模的減產措施;此外,米其林日前還計劃關閉已經經營34年之久的希臘子公司,有關業務將轉移到羅馬尼亞。
相比較而言,韓泰的舉動有點兒“與眾不同”。韓泰歐洲技術研發中心擴建項目日前正式完工,并在德國漢諾威正式舉行了新設施的揭幕儀式;其位于歐洲的匈牙利工廠,已于去年10月投資860萬歐元進行擴建,預計今年下半年完成。
一些輪胎巨頭為歐洲的去留與否進行謀劃時,其他輪胎大腕兒正在其他市場躍躍欲試。
大陸輪胎南非公司(CTSA)計劃今年向其位于伊麗莎白港的工廠追加9100萬蘭特(約合1100萬美元)投資,對該工廠進行升級并增添新設備。
橫濱橡膠株式會社擬在新加坡設立全資銷售子公司,作為在東南亞、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和南亞地區工業品集團的銷售和營銷基地,該公司于今年4月開始運營。
倍耐力計劃到明年年底之前向中國工廠投資2億美元,在山東兗州建成其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隨著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及高檔車輛需求不斷增長,中國市場已成為各輪胎廠商競爭的“熱土”。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