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15輪胎事件曝光后,業內對輪胎的警醒則一再被關注,加上原材料價格的上調,漲價似乎也成了輪胎界的熱點話題。借著此次上海車展,輪胎廠商也開始表現出“想說話”的動態,面對日益成熟的專業輪胎交流平臺,輪胎企業在11年上海車展前做著徘徊:是時候表面咱自己的立場了?
面對龐大的中國市場,各大國際輪胎企業都想有所作為,試圖分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同時,大多數國內企業已經把出口作為主要的銷售渠道:國外的急于走進來,國內的也急于被國外客戶所認可;另一方面,隨著競爭的加劇,企業對品牌知名度提升的愿望也日益強烈。企業對提供廣闊的輪胎交流平臺的要求逐漸增大,這也成了輪胎行業的必然需求!
苦于此前國內并沒有專業的輪胎交流平臺,輪胎企業只能參加車展和一些小型的汽車零配件領域的展覽來展示自己。汽車零配件領域的相關展覽的影響力相對較弱,對致力于品牌塑造的輪胎企業來說只能起隔靴搔癢的作用。因此,輪胎企業只好把希望寄托在車展身上,希望借助車展的影響力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同時獲得更多的銷售額。
但是車展的影響力僅僅是體現在對新車的關注度上,而輪胎只能占據某個不起眼的角落,高調亮相卻只能作為各款新車的綠葉低調收場。不管輪胎展示的是C3M技術、IMPACT技術還是BIRD技術,都吸引不到足夠多的眼球。輪胎企業付出的高額參展費用卻只能看著風景那邊獨好,自己只有羨慕的份,收到的效益遠遠達不到預期目標,這是一個沉重而又無奈的痛。
鑒于車展的影響力,在未來幾年內,車展上可能還會出現輪胎的身影。不過作為汽車配套領域的主要行業,其展示領域逐漸走向專業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