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朋友圈被一波炸裂的標題刷屏:“燃油車末日將至?”、“2026年燃油車禁售?”、“工信部給燃油車判了死刑!”這些言論真有道理嗎?燃油車真的要從我們的生活中消失了嗎?
伴隨工信部最新公布的乘用車油耗標準征求意見稿,市場上突然掀起了對燃油車的恐慌。可是,問題來了——工信部真的要淘汰燃油車嗎?40萬家汽修廠的未來是否岌岌可危?這些問題背后的真相,或許和你想象的不一樣。
燃油車真的會在2026年消失?答案可能會讓你意外!“淘汰油車”的言論并非事實,真正的趨勢是燃油車將變得更加節能環保。那么,這場轟動的討論背后,油車和電車的未來究竟是怎樣的?
淘汰燃油車?誤讀!
讓我們直入正題:燃油車不會在2026年消失,未來的車市不會只剩下電動車。事實上,工信部最新的油耗標準只是為車企設定了更高的節能目標,并非“禁售令”。根據意見稿的內容,未來油車的油耗標準有所提高,目的是促使車企在提升燃油經濟性上進行技術創新,而不是完全拋棄燃油車。
在《乘用車燃料消耗量評價方法及指標》中,提到兩個核心指標:
一是爭議最大的“車型燃料消耗量目標值”,分為三個區間:
1.09噸以下車輛的油耗標準值是2.57L/100km;
1.09噸-2.5噸車輛之間標準值為3.3L/100km ;
2.5噸以上車輛則是 4.7L/100km。
“車型燃料消耗量目標值”是基于汽柴油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等各類車型預期占比及能耗表現等綜合提出,單獨拿傳統車油耗去比較并沒有實際意義。
然而,一些自媒體和朋友圈中的言論顯然曲解了工信部的真實意圖,把2030年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3.3L/100km的目標,當作了針對單一車型的限制,從而引發了“燃油車末日論”的誤解。
機會在哪?油電共存,市場大有可為
那么,在油電共存的未來格局下,40萬汽修門店又該何去何從?機會其實不止一個!
盡管電動化是大勢所趨,但燃油車依然會在未來幾十年內占據市場的一部分。工信部的標準并不是要淘汰燃油車,而是促使它們變得更高效、更環保。而汽修門店的未來,不僅在于守住傳統燃油車的存量市場,還在于抓住新能源車帶來的增量業務。
有技術積淀的汽修門店,憑借豐富的維修經驗和專業技術,依然可以在車齡增長帶來的維修需求中獲利。而在電動車的維保市場上,從洗車美容到“三電”系統維修,新能源車也帶來了新的商業機會。
國際化機會?油電競賽的背后
你以為這只是國內的事?其實,工信部的這份意見稿還可能帶來國際化的機會。有人認為,這也是中國倒逼外資車企加速電動車布局的一個戰略步驟。未來,中國市場的規則將影響全球車企的策略選擇,外資車企也不得不下注新能源車。
而這對于中國的汽車產業鏈和售后市場來說,可能意味著更多的國際化機會。國內的獨立售后服務品牌,也許很快就會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
總的來說,不論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車主的服務需求依然存在。只要汽修門店能夠抓住用戶就近服務、多樣化需求的特點,就能在未來的市場中大有可為。
輪胎行業有哪些機會?
工信部新油耗標準的推出,同樣對輪胎行業帶來了深遠影響。隨著汽車行業向更加節能和環保的方向發展,輪胎作為汽車能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面臨著創新和升級的需求。燃油車市場不會在2026年消失,反而會推動輪胎企業更加注重開發低滾阻、高耐磨的節能型輪胎,以幫助整車廠更好地達標油耗標準。
在電動車市場,輪胎行業也迎來了新的機會。電動車由于車重和動力系統的不同,對輪胎的要求更加嚴格,輪胎企業可以通過開發專門針對電動車的輪胎產品,來適應電動車的加速性能和高續航需求。此外,電動車輪胎的靜音性和耐磨性也成為新的研發方向。
總的來說,油電共存的格局下,輪胎行業同樣需要兩手抓:一方面守住傳統燃油車的存量市場,另一方面積極研發滿足新能源車需求的專用輪胎。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優化,輪胎企業將有望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總體而言,油電共存的格局下,潤滑油企業既要守住傳統燃油車市場,也要抓住新能源車帶來的新機遇,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優化,繼續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誰將在這場油電競賽中勝出?歡迎參加在線調查或在評論區分享你的觀點!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