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月開始,各個輪胎企業“你追我趕”,相繼宣布漲價,有的企業甚至一個月內連發三次漲價通知。據統計,截至目前,已有三十余家輪胎企業宣布漲價,更有輪胎企業公開表示不排除二次漲價的可能。雖然在疫情影響下,今年的輪胎市場收縮明顯,但進入下半年以來,無論是中國輪胎市場,還是中國輪胎企業都有明顯恢復,許多頭部輪胎企業諸如玲瓏、中策、正新等的熱銷產品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在本次輪胎漲價浪潮中,我們也不難看出,正是由這些大牌輪胎領銜了漲價。
冬季即將到來,許多工廠要搶在第二次疫情之前加緊往國外出貨,外貿訂單增量,造成國內的貨源緊張,加上原材料價格上揚的壓力,中國輪胎商務網分析師認為,成本壓力倒逼以及下游訂單拉動,未來一段時期接下來輪胎還有漲價空間。
在廠家漲價的壓力下,部分經銷商以及輪胎門店也開始了囤貨之路。很多經銷商表示,雖然很多輪胎廠家現在還沒有宣布漲價,但是產品的優惠政策和活動卻已經取消了,原本輪胎經銷商和輪胎店依靠返利也能獲得一筆收入,現在沒了優惠,許多經銷商便爭先備貨。經銷商合理增加備貨在情理之中,但還有許多經銷商表示,他們是受到廠家“逼迫”,大量壓貨。
賣的越多賺的越少
受疫情影響,今年輪胎市場需求減弱,許多廠家為了搶占市場,開始不斷向經銷商壓貨,不進貨或者少進貨的經銷商,很有可能會被廠家所淘汰。但隨著實體店銷售的下滑,即使促銷活動不停,銷量也未必能夠明顯提升,清理庫存的壓力很大。為了盡量處理積壓輪胎,輪胎經銷商還不得不以低價銷售輪胎,這使得許多經銷商都面臨著這樣一個難題,輪胎賣出去了,但利潤也被壓的越來越低了,加上人工、運營等成本開支也在不斷攀升,最后收進自己口袋的可能還沒自己底下的工人工資多。
壓貨多,利潤薄,銷售難,同時許多輪胎廠家還要求現款結賬,雙重夾擊下造成許多輪胎經銷商資金鏈斷裂。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個經銷商破產被拍賣。
渠道混亂 經銷商利益受損
近幾年輪胎市場發展迅速,經銷商數量成倍增加,但是廠家業務員素質參差不齊,導致經銷商之間竄貨、水貨、價格戰、惡性競爭等問題愈演愈烈,整個輪胎行業渠道混亂不堪。而壓貨更是加劇了這些問題。一些輪胎經銷商本地庫存消化不良,便開始竄貨,尤其利用當下電商渠道監管還不到位的漏洞大行其道。但是竄貨不僅影響了經銷商自己的利潤,還因為低價影響周邊經銷商的利潤,讓終端對經銷商失去信任。
合理把握庫存 理性控貨
中國輪胎商務網據有關市場人士反映,一些輪胎企業的業務員未經區域經銷商的同意,也不考慮區域不同消費特性就擅自替經銷商下單或者強行配貨。業界人士表示,對這種行為,輪胎經銷商一定要堅決反對,將產品的訂貨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理性分析自己所在的區域哪些輪胎品牌更“吃香”、利潤更可觀,市場空間有多大。輪胎漲價已是事實,長期的備貨規劃更要合理,切勿讓自己淪為廠家的倉庫。否則再做更多促銷活動也挽救不了壓貨帶來的損失。
做更專業的輪胎經銷商
輪胎經銷商要努力成為公司化、品牌化的經銷商,不再是單純做貿易賺差價,而是主動尋找利潤空間,并升級到品牌運營商,擔負起市場營銷、渠道構建、物流配送等多種功能,提高自己對廠家的談判能力,將進貨產品的款式和數量權掌握在自己手里。甚至是成長為專業化的輪胎服務商——有意識地做小物流配送商,做好輪胎服務,用優質的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
同時,經銷商要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對管理體系進行梳理,各個崗位要進行定量分解,在管理環節和渠道建設上要導入投入產出分析,尤其要注意減少隱形管理成本支出。
輪胎漲價不等于要囤貨,更不能壓貨。同時對輪胎經銷商來說,最重要的是在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優勢,在目前市場渠道越來越飽和的情況下,避免因為自己的原因讓廠家“乘虛而入”,才能不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