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后市場對于輪胎、潤滑油、電瓶等眾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將是越來越重要的戰場,但機遇愈大,挑戰日艱。
日前,麥肯錫咨詢公司發布《麥肯錫中國汽車業CEO季刊》,基于麥肯錫在全球的行業洞見和本土的服務經驗,從中國經濟宏觀大勢、汽車行業動態變化、銷售渠道的更新換代,企業運營和組織架構的轉型升級等方面,深入探討在中國汽車業進入2.0的時代,車企應該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在整個季刊當中,在汽車后市場板塊,麥肯錫以《制勝汽車后市場:走向終端,渠道為王》為主題,認為在中國市場新車銷售放緩的背景下,后市場對于輪胎、潤滑油、電瓶等眾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將是越來越重要的戰場,但機遇愈大,挑戰日艱。
其中談到了幾個主要觀點:
一、汽車后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
當前,中國市場新車銷量增長放緩,預計未來5年增速將降至4%左右。而隨著汽車保有量持續增加,中國汽車市場重心正由前裝市場逐漸轉向后市場。例如,汽車電瓶未來5年后市場增速將達9%~10%,而前裝市場僅為4%左右,后市場的份額也將從目前的65%提升到70%。
同時,由于產品同質化,市場參與者之間的差距逐步縮小,尤其是本土品牌的崛起帶來了更激烈的市場競爭。例如在輪胎市場,本土品牌在質量、產品性能等各個方面逐步接近國際品牌,已經占據60%左右的市場份額;一些領先本土品牌(如朝陽)的銷量市場份額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一些國際品牌。在汽車電瓶市場,本土品牌競爭力更是占據優勢,如駱駝和風帆在后市場分別擁有約28%和17%份額,領先于瓦爾塔、湯淺等國際品牌。
二、汽配后市場渠道演變趨勢
三、后市場參與者面臨諸多挑戰
過去兩三年,很多汽配后市場的企業都遇到了不小的挑戰,甚至部分領先企業陷入業績大幅下滑的艱難局面。市場參與者主要面臨以下挑戰:
- 未能針對不同區域的特點進行精細的渠道差異化設計。
- 對終端零售門店掌控力弱:通過把產品賣給經銷商來掌握市場的傳統模式已經行不通,在新的市場形勢下,掌握終端門店才能確保市場份額。
- 由于電商的參與,市場價格已經非常透明,傳統經銷商的盈利壓力越來越大,積極性受損,幫助傳統經銷商提升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成為非常重要的課題。
- 未能建立數字化能力管理零售終端,零售終端透明度不夠,難以管理,很多廠商甚至不能掌握終端零售門店的貨源、了解經銷商出貨的走向和價格等。
- 銷售組織的能力和理念仍然基于傳統的經銷商售入管理。
四、渠道轉型如何破局以應對全新市場變化
為應對全新的市場變化和挑戰,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后市場應以終端零售客戶為中心,徹底擁抱數字化,打造端到端的零售管理體系,從而全面升級渠道能力。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