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你是否也是身處混沌當中,不知該何去何從?這時,不妨先跳出來看看,跟著小編一起了解整個輪胎行業的現狀!
世界輪胎市場格局
目前,世界輪胎格局成三大梯隊,分別是第一梯隊的普利司通、米其林和固特異;第二梯隊的八大輪胎集團:大陸、倍耐力、鄧祿普、韓泰、橫濱、固鉑、東洋、錦湖;第三梯隊的新興輪胎品牌:正新、中策、MRF、三角、耐克森、玲瓏、賽輪等。一方面,從市場份額來看,亞洲輪胎企業正迅速崛起,尤其是中國地區,增速強勁。另一方面,三大輪胎巨頭壟斷所有一線品牌的輪胎市場,分別占據市場份額的15%、14%和9%。
亞洲輪胎企業迅速崛起,全球75強中,中國由2007年的11家上升至2017年的33家。雖然輪胎總產能連續十年排名全球第一,但是產能嚴重過剩,17年產能利用率不足70%,技術含量低,毛利率低。
中國輪胎市場格局
我國輪胎行業的相關企業眾多,目前規模以上輪胎企業有600多家,主要分布在山東、江蘇、浙江和上海等地區,其中山東省擁有逾300家。
國內輪胎行業銷售額排名前10位的企業市場占有率約30%,大多數廠商規模普遍偏小、技術水平低、研發能力弱,產業集中度偏低,國內輪胎行業尤其是中低端產品整體處于充分競爭狀態。
中國輪胎市場需求大
輪胎的需求主要來源于原配和替換市場,中國汽車保有量龐大,替換需求將主導市場:從全球輪胎需求結構看,原配胎大約占比19%,而替換胎占比為81%。
美國的原配胎:替換胎約為3:17,而中國的原配胎:替換胎約為4:6,中國大概還有30-40%提升空間。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提升,未來替換胎市場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替換需求將會是內需的重點。
根據測算,中國市場需求增速遠快于全球市場。全球輪胎市場的復合增速在3-5%,國內汽車15-17年汽車保有量的平均增速在12%,考慮替換周期,中國輪胎市場的未來3年的需求復合增速在12%以上。
輪胎行業的困局
美國的“雙反制裁”
美國自2014年6月起開始,對從中國進口的輪胎實施反傾銷、反壟斷調查。我國每年出口的輪胎數量大約占到總產能的40%-50%。所以,美國的“雙反”政策直接沖擊了我國輪胎企業,2015年輪胎出口數量出現了近7%的大幅下滑,輪胎行業開工率從14年的79%降低到15年的66%(指半鋼胎),2017年才恢復至70%。
品牌意識不強
我國輪胎行業發展極不平衡,整體技術水平仍處于國際的低端水平,研發能力處于起步階段,品牌意識不強,專利主要集中在少數大企業。
我國企業在專利的絕對數量及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與國外有較大差距,這對輪胎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及產品配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毛利率遠低于第一梯隊的三家企業。
增收不增利
2017年中國輪胎行業虧損比例接近一半,原因在于原材料價格上漲超過產品價格上漲,屬于增收不增利。
根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對41家會員企業的統計,2017年度實現銷售收入1633億元,同比增長12.06%;其中子午胎銷售收入1495億元,同比增長13.31%;子午胎產量3.88億條,同比增長6.15%;利潤總額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出現虧損的企業有10余家,虧損額接近20億元。
中國輪胎破局之道
廣饒地區擁有49家輪胎企業,1.5億條輪胎產能,其中子午胎產量為1.33億條,占據山東省的半壁江山,全國的1/4,廣饒地區的輪胎經營狀態是我國輪胎行業的縮影。
2017年底,廣饒縣政府主導成立了規模為100億的“廣饒輪胎行業整合基金”,通過與輪胎行業領軍企業和專業投資管理公司三方聯動的模式,推動廣饒縣輪胎行業重組,是當地加速實現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具體措施。此舉將導致當地的落后產能直接被淘汰,相對優質的資產通過整合獲得新生。
愈加嚴格的行業準入限制直接約束了低端產能的擴張,迫使行業往高端化發展。另一方面,龍頭企業加速海外布局,紛紛在東南亞等橡膠產地開設工廠,比如雙星集團計劃控股韓國錦湖輪胎,賽輪金宇在越南建生產基地。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