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由AC汽車主辦的B計劃:“從供應鏈到價值鏈”活動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3樓大宴會廳E+F廳隆重舉行。包括保險、汽配經銷商、配件品牌商、終端門店、汽配電商、系統數據、投資機構等行業在內的500多位全產業鏈從業同仁參與到會議中來。
針對汽車后市場供應鏈核心話題,AC汽車邀請30余位汽配供應鏈行業大咖參與探討與交流,共同推進國內汽車后市場更好更快發展。為了幫助大家更高效的獲取大會核心信息,以及眾多大咖分享的干貨,小編現梳理現場嘉賓的核心內容及觀點如下:
發展供應鏈 打造更好的終端服務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主任 蘇霜
我們回顧零售連鎖的發展,能發展到今天,主要推動因素之一就是供應鏈得到整合和優化。我認為汽車后市場發展,涵蓋兩個環節,一是供應鏈打造,二是更好的終端服務。
以更為樂觀的情緒去看待行業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秘書長 朱孔源
我們整個汽車行業都有焦慮,整車企業、汽車經銷商、在座的各位,都存在轉型期的焦慮。但是中國汽車保有量還有很大潛力,因此我們應該以更為樂觀、充滿朝氣的情緒去看待這個行業。
汽配供應鏈八大基礎設施與十二個發展趨勢
AC汽車聯合創始人兼主編陳海生
美國后市場配件銷售額約2700億美元(不含油品輪胎和事故件),主要玩家為四大連鎖+四大采購聯盟。
同樣經歷個體戶—合伙—公司化經營—區域連鎖—聯盟—全國連鎖的發展過程,中國供應鏈企業正在快速追趕。
美國亞馬遜等電商汽配銷售額每年增長約10億美元。
在資本推動下,并購和整合會加快行業的發展。
供應鏈模式及趨勢解析
野村綜研合伙人朱四明
供應鏈和研發、營銷一起,構成企業的三大核心職能;但皆從屬于戰略層(業務戰略和競爭戰略)。供應鏈管理的關鍵詞是整體和協同,一是產品/服務、信息、金融的協同,二是供應鏈、產品(開發)和營銷的協同。
供應鏈連鎖企業快速發展疑難解析
快準車服總裁 蔣仁海
弱加盟更像女朋友關系,投資少成本低,擴張速度快;但是門店忠誠度低,公司對門店掌控力低。想要對加盟商完成強控,對供應鏈能力、總部的要求要高(實現一夫一妻),這也導致總部成本變高,前期盈利困難。
開放·合作·共贏 共建數字化供應鏈體系
開思時代CEO 江永興
汽車零部件在底層邏輯上是可以數字化的,因此優化整個產業也可以通過數字化,這也是為什么我們提出連接的概念。我們行業不是商品的連接,而是商品+服務的連接,本質上是解決方案的連接,這是可以通過IT、技術和標準等來解決的。
取長補短,平臺與傳統分銷倉配合作模式的探索
京東汽車后市場部總經理慶巖
京東進入汽車后市場面對兩大挑戰,首先是基因挑戰,二是服務鏈的挑戰,B2C業務和B2B業務有很大區別,我們要把2C和2B業務剝離開,然后形成良好的協同。
門店的供應鏈能力和服務鏈能力是兩個邏輯。
根據市場需求,京東要建立與品類匹配的倉配方案。在廣州,京東將自身成熟模式、系統和掏掏現有物流模式和資源進行融合和借鑒。
云·鏈未來,以供應鏈系統和金融賦能產業升級
中馳車福副總裁路陽
中馳車福已經完全退出交易環節,目前可針對供應鏈各環節賦能。
對配件廠商的賦能包括專屬旗艦店、渠道拓展、金融服務、看板生產。
對配件商的賦能包括配件直采、專屬商城、簽約客戶、全程供應鏈金融服務。
對汽修廠的賦能包括大客戶商城、管理提升、車主服務、技術提升。
零部件供應商在整合供應鏈中的角色演變
天納克副總裁中國售后市場總經理杭俊峰 供應商正在面對很多的變化。零售商的整合增加了對供應商談判能力,讓供應商感到緊張。分銷商的自有品牌給供應商帶來利潤的壓力。電商利用較低的運營成本結構挑戰傳統經銷商。現在的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也發生了改變,會先上網了解產品再做購買決定,成為配件消費者不僅是服務消費者。
保險事故車理賠切入,構建“車主生態圈”
邦邦汽服總經理 龔托
我想我們更懂保險,更清楚保險公司在理賠、事故、車的配件上有什么痛點和需求,尤其在保險事故車領域。
我們從事故車配件切入,實際上還會延伸到其他的領域,最終都是要服務好共同的消費者。
解決市場痛點的核心是要做到探源、降本、增效三個環節。
電商供應鏈對連鎖門店的價值
汽車超人戰略副總裁 周鵬飛
傳統供應鏈模式非常碎片化,品牌商只能用新產品推動供應鏈的發展,這是技術型驅動,而電商供應鏈則是消費者需求驅動。電商供應鏈的價值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降低連鎖門店采購成本;
二是確保貨品質量,廠方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售后;
三是多地區倉配網絡覆蓋,高效配送;
四是貨品豐富,一站式采購降低道德風險;
五是降低備貨庫存,減少缺貨風險。
與供應鏈平臺共同提升油液產品價值鏈
零公里潤滑油副總經理 王玉萍
只有真真正正的坐到別人的位置,才會有最真實的感受。
我們不能只是提供產品,我們更需要提供能匹配的技術項目、營銷服務等。
門店管理系統如何與供應鏈發揮協同效應
超級車店創始人、CEO 劉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階段,維修門店開1-2家門店可能還會賺錢,但是要做連鎖,做到更多門店,沒有系統是無法支撐的,需要數據驅動。超級車店可提供標準運營、精準營銷、員工激勵、中央連鎖、配件采購等五個模塊的功能。
從數據與系統角度談供應鏈
F6董事副總裁 林有華
行業的基礎數據也是供應鏈實現高效的基礎。
基于VIN碼連接器的全套框架架構才是未來的方向。
我認為行業的數據應該是開放的,所以我們也將數據提供給廠家,軟件沒有任何立場,這是一個第三方的基礎。
供應鏈進化論 雙重擠壓下門店崛起之路
雅森車品寶副總裁 王健
上游品牌商和下游維修門店直接合作,將會定義一種新的供應鏈形態。如果在產品上解決客戶顧慮,維修門店不僅能留住老客戶,還能幫助門店員工緩解其他產品帶來的眾多問題。
從門店端向上整合供應鏈的實踐
華勝集團總裁 周大軍
沒有信息高效的、數據匹配高的供應鏈支撐,不可能有互聯網時代下的高品質汽修服務連鎖品牌。供應鏈的本質是高品質、高滿足率和低成本,汽修企業對供應鏈的需求點在于高品質、高滿足率、低成本和好服務。供應鏈需要品牌+產品+設備+底層數據+供應廠家支持+培訓+一城一站配送等關鍵點作為支撐。
B2B領域的“單點擊穿、全產業覆蓋”T字型戰略實踐
銀河系創投合伙人 蔡景鐘
不管是汽車配件市場還是整個汽車后市場,互聯網科技在其中都有改造升級的機會。汽車后市場在易損件、全車件、油電輪三大領域的影子巨頭已經出現,從單點切入,通過推土機戰略從區域占領逐步拓展更多品類的產品,這種T字型發展思維可能幫助供應鏈平臺迅速做大做強。
圓桌1:供應鏈端的變化,及其對品牌商的影響
主持人:AC汽車副主編陳凱
參與嘉賓:3M中國汽車售后業務部南方區總經理楊軍先生、眾駕聯盟中國區售后市場事業部總經理徐學偉先生、寧波萬航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雪馬先生、奇特異董事長李開勛先生
話題:
- 產品從海量到精選的演變
- 專業品類管理商的崛起
- 渠道連鎖崛起,和知名品牌合謀,干掉二三線品牌?
3M/楊軍:這幾年最大的變化是一直在變,品牌商也一直在調整;未來的方向導致供應鏈必須更高效、品質更高;很多小經銷商無法生存,并購成為品牌商的整合渠道的策略,整合讓終端客戶更完善;品牌方角度來講,目前我們從消費者品牌建設而不僅僅是渠道方向建立品牌。
眾駕聯盟/徐學偉:應對車主的變化,門店需要變化,相應供應鏈也要變化;過去門店靠信息不對稱利用差價賺錢,現在互聯網讓價格更透明化,現在不是賣商品而是產品服務化。
寧波萬航/朱雪馬:制造業是單向的,現在供應鏈是雙向;從一維到二維思維方式的改變。
奇特異/李開勛:采購方讓供應商按照要求將產品做合格,不想被市場淘汰,必須保證產品質量。
3M/楊軍:產品的價格在成本中占比越來越少,作為品牌商也希望找到能對未來有前瞻性的去渠道;降低未來風險;品牌商和經銷商幫助門店去提高人效和坪效,而不僅僅是整合;未來只有對行業很專精的經銷商才受品牌商青睞。
圓桌2:經銷商如何轉型?
主持人:AC汽車創始人兼主編 陳海生
參與嘉賓:三頭六臂董事長宋繼斌先生、康乾大成董事長韓濤先生、機汽人總經理劉江生先生、汽車人CEO 樊新科先生、超威蓄電池總經理 馬文青先生
話題:
1、轉型的壓力在哪里,不轉型等死?
2、轉型的難點在哪里,轉型找死?
3、轉型的切入點在哪里,從試點到突破的路徑和實踐案例
三頭六臂/宋繼斌:
1、一組數據:目前加盟商做過汽車配件的約60%,40%加盟商是配件“小白”,現在汽車配件不再有很高的行業壁壘。
2、經銷商著重于服務,將交易場景往前推。
康乾大成/韓濤:
服務永生、賣貨必死;傳統經銷商遇到的困難在于自己,在于是否舍得。曾經傳統經銷獲得高于應該有的毛利,互聯網通過信息流完成資源整合,透明信息讓大家焦慮。當傳統經銷商生活越來越難,抱團才是出路。經銷商思考怎么服務好門店,門店思考如何服務客戶;只要在服務端不斷提升完善,哪個端都能活得更好的。
機汽人/劉江生:
別忽視傳統汽配上的理論,雖然配件經銷商盈利能力直線下降,周轉變低、庫存積壓;汽車后市場傳統行業配件商需要整合,將數據、庫存等資源信息的共享能幫助未來傳統行業崛起。
汽車人樊新科:
1、我們認為修理廠30:1配件商才是合理的。
2、從經銷商轉化為品牌商思維很難,但是一種出路。
超威蓄電池/馬文青:
1、經銷商沒有太多選擇,轉型是必然,當差價無法支撐發展后,是否能與O2O電商合作做線下服務業是一個方向。
2、單品經銷商越來越難,增加品類轉型是一種出路。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