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電商這一銷售模式正在輪胎行業中流行。企業可借電商之力彌補銷售短板,與消費者直接溝通,縮短市場銷售路徑,消費者也借此獲得更低的價格和更好的服務。然而,不少輪胎電商平臺在這一看似雙贏的運營模式中卻遇到了困難和挫折,“麥輪胎”停止運營,普利司通、鄧祿普和馬牌的天貓旗艦店也已相繼關閉……問題到底出在哪兒?輪胎行業的電商之路為何如此荊棘滿布?中國化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電商平臺可以幫助企業吸收大量資金,已經成為輪胎企業必須關注和面對的全新營銷通路模式。”中國廣饒國際輪胎汽配展組委辦副主任項建表示,輪胎企業對接電商已是大勢所趨,輪胎電商擁有極大的發展空間。
項建認為,中國汽車保有量保持高速增長態勢,輪胎需求量巨大,這使輪胎消費備受關注。在實體店時代,受房租、員工工資等硬性指標制約,銷售成本居高不下,直接拉高了輪胎銷售價格。而直接依托于輪胎企業的電商平臺省去了房租和工資支出,節省的成本空間又可以加入不少終端服務內容。低廉的價格和優質的服務,為輪胎電商平臺贏得了發展機遇,不僅輪胎企業加緊開展電商對接,眾多分羹輪胎產業銷售紅利的電商也嗅到了這一商機,“胎大王”“麥輪胎”“途虎養車”……輪胎電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
然而,在輪胎電商銷售正被各界看好的時候,之前在圈里小有名氣的輪胎電商平臺“麥輪胎”停止運營,悄悄退出了輪胎電商舞臺。除了“麥輪胎”,普利司通和鄧祿普的天貓旗艦店也已相繼關閉,回歸實體經營。據記者了解,2016年倒閉的普利司通天貓旗艦店,在近3年的時間里,賣得最好的輪胎也僅銷售了107條。輪胎電商這條路看似前途光明,實則荊棘滿布。
對于輪胎電商的關閉潮,業內人士表示,這是輪胎企業和電商沒有練好“內功”所致。比如“麥輪胎”,關停的主要原因是過度的資金投入,沒有形成商業化盈利模式。而且,最大誘因則是輪胎行業進入寒冬。
隨著諸多輪胎電商的涌入,多數輪胎電商平臺為保持價格優勢,不斷打響價格戰,動輒投入數億元巨資,但這無助于形成商業化盈利模式。輪胎市場具有價格透明、利潤微薄、復購率低等屬性,隨著輪胎行業的波動,利潤降低,一旦融資不足,輪胎電商平臺的運營自然也就難以為繼了。
那么,輪胎電商要如何才能練好內功呢?“胎大王”董事長朱云成認為,平臺應妥善處理好互聯網、定制、連鎖、眾籌、金融這數者間的關系,不能僅僅依靠價格取勝,要有一整套持續跟進的后續服務。
“2017年和2018年,將會是輪胎行業的大洗牌期,優勝劣汰會很常見。國家的去杠桿政策已經開始顯現,輪胎企業再像以前那樣單純打價格戰是很難立足的。”朱云成說。
首先要對輪胎銷售的實體經銷商進行互聯網知識的培訓,讓經銷商利用網絡工具拉近與終端消費者的距離,普及輪胎使用和保養知識,通過輪胎實體店培養消費者對互聯網銷售百分百的信任度。
其次,要讓互聯網銷售的輪胎產品在全國范圍都可以購買、更換和保養,形成連鎖效應,共建實體店和電商銷售的親密合作關系,二者不是對立和互相拆臺,而是互補和依賴。
再次,就是和風投公司、金融保險機構共同建立一種先行賠付的機制,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買的輪胎產品,保質期內出現質量問題可以先行賠付。此外,還可以對注冊用戶、購買客戶提供故障車的救援和維護服務,讓電商銷售不再只是簡單的銷售模式,而是有一整套持續跟進的后續服務。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