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需求造就輪胎誕生,過去、現在、未來都在這里。
運輸、乘坐、舒適、性能,這4大要求大概就可以說明輪胎的進化理由。不用在動畫上都能看到原始人除了搭乘恐龍以外,用來移動的工具都是用石頭當作輪胎,一般來說這都是為了運輸比自己體積更大的獵物所衍生而來,到了后期人類學會了偷懶,發現木頭比石頭更容易塑型,因此輪胎開始由木頭來取代。
也因為學會了偷懶,逐漸的在運輸以外,人類開始學會乘坐,1769年人類歷史上第一輛汽車誕生,人類也從在車外用人力來移動進化到了內燃機的時代,而當時的輪胎依舊只有木頭,路面回饋感十足下,直到1867年開始在木頭或是金屬外圍套上了實心橡膠當作緩沖,開始逐漸要求舒適。
而我們現在使用的充氣輪胎,其實不是什么研發團隊所發明,而是一位名叫約翰鄧祿普(John Boyd Dunlop)的獸醫在1888年所產生的靈感,看著兒子3輪車的實心胎遇到路面不停跳動下,心血來潮將幾塊橡膠薄片包覆輪子,接著將它們全部黏著在一起,等待膠確實風干后再用足球打氣機將橡膠充氣,借此來減輕輪胎與路面沖擊時所帶來的震動,而這個DIY橡膠片輪胎就是人類歷史上首度出現的充氣輪胎。
這3個分別就是石頭輪胎、木頭實心胎及常見的木輪,基本上這些東西都已經屬于世界遺產。
性能要求的起源
1895年米其林兄弟
法國的米其林兄弟在1895年時首度舉辦,巴黎到波爾多1200公里的往返賽,除了考驗耐用度外,人類開始對于輪胎有了新的認知性能,也因為這一場賽事證明了充氣式輪胎耐久性上沒有疑慮,乘坐感、抓地力、穩定性及大眾化的價格,充氣輪胎此時也急速在人類世界普及化,也因此我們現在能有那么多輪胎可以選擇,真的要歸功于鄧祿普及米其林。
輪胎充氣在目前是理所當然,不過世界第一條充氣輪臺則是由獸醫約翰鄧祿普所發明,就是看起來破破爛爛的。
真正將充氣式輪胎大量導入在汽車上的則是米其林兄弟,兩人在1985年時的巴黎到波爾多往返賽中證明了充氣式輪胎的能力,之后更是將這個科技普及在運輸工具上使用。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