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版式·馮波
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有個困惑,那就是米其林輪胎和《米其林餐廳指南》到底是不是同一個公司?還是像“樂視”和“樂事”一樣,純屬巧合呢?真是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我走過最長的路,
就是你的套路”
查了一圈后,發現米其林果然是“心機滿滿”。《米其林餐廳指南》就是由米其林公司在1900年巴黎萬國博覽會期間創辦發行的,不過發行之初是完全免費的,為大家提供一些用車方面的指南,目的是讓大家多開車出去,多用輪胎,這樣自己才能多賣輪胎。這就是傳說中“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
但其實在推出之處,這本免費的指南并沒有受到大家的歡迎,內容也是常規的像如何換輪胎啊、哪里有加油站啊、哪里有旅館啊之類的信息。法國人民對這事還真沒什么興趣,有很多人甚至拿著這些免費的指南回家墊桌子腿。
米其林公司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法國人民也不拿我們的指南當回事兒啊,這可怎么整?
那就加錢賣,不免費送了!找幾個人把內容充實下,做一本精致的旅游+餐廳指南。然后,突然間,這本指南火了,被喜愛美食的法國人民瘋狂搶購。
米其林公司一看,這東西這么受歡迎,一不做二不休,把餐廳美食單獨列出來,后來就成了米其林紅色指南,專門針對餐廳進行評價。如今,可以說《米其林餐廳指南》已經稱為了吃貨心目中的“美食圣經”,指南上推薦的餐廳已經橫跨了23個國家,這本書已經在全球90多個國家出售。
米其林餐廳
是如何評選的?
可能也正是因為《米其林餐廳指南》的緣故,米其林的標志“輪胎人”也比剛開始“圓潤了不少”。對于米其林的評價,全球各地的餐廳可謂是趨之若鶩,那么問題來了,米其林餐廳到底是如何評選的呢?是否公正?
首先要理清楚一個問題,被米其林評為一星、二星和三星的是餐廳本身,并不是里面的主廚。米其林會綜合餐廳的環境氛圍、美食本身、酒的搭配、服務等因素來確定是否給出評級。所以有很多非認證的米其林餐廳很有可能只是前米其林餐廳的主廚換了新東家,或者是主廚的手下人自立門戶,這樣的餐廳可不能算作米其林餐廳。
米其林餐廳的評級是非常神秘的一件事,首先收錄在《米其林餐廳指南》上的餐廳,先要至少獲得一副刀叉的標記,刀叉越多,表明餐廳的舒適奢華程度較高。而具體到餐廳的星級評選,是由N個“美食密探”+一年12次造訪+米其林總部評審才能敲定,而且“美食密探”們去餐廳都是裝扮成普通顧客的樣子“微服私訪”,絕對不會提前告知餐廳。
米其林餐廳評分系統共有三個等級,分別指:
1顆星:值得停車一嘗的好餐廳(這樣的敘述當然是因為米其林是做輪胎的);
2顆星:一流的廚藝,提供極佳的食物和美酒搭配,值得繞道前往,但花費不低;
3顆星:完美而登峰造極的廚藝,值得專程前往,可以享用手藝超絕的美食、精選的上佳佐餐酒、零缺點的服務和極雅致的用餐環境。
所以如果有人告訴你,他昨晚是在米其林三星餐廳吃的飯,那一定是在炫耀。因為米其林三星餐廳的人均價格1500以上,相當奢侈了。總的來說,米其林的餐廳評選還是相當公正的。
目前中國大陸只有上海有米其林餐廳,基本都是一星。北京是沒有的哦!米其林作為一家輪胎企業,做了這么不務正業的事,還做的這么成功,并成為行業標準,堪稱跨界高手。
TIPS:“輪胎人”的由來?
輪胎人的構思源于在1894年里昂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展臺入口處那由許多不同直徑的輪胎堆成的小山啟發了愛德華.米其林:“如果有了手臂及腿腳,它就是一個人了!” 于是在1894年4月,一個由許多輪胎做成的特別的人物造型出現。從此米其林輪胎人便開始出現在海報上,他手擎一只裝有釘子和碎玻璃的杯子說道:“Nunc est bibendum”。這句意為;“現在是舉杯的時候了”的拉丁語來自古羅馬詩人賀拉思的一句頌歌,寓意是米其林輪胎能征服一切障礙。“米其林輪胎人”被明確地以法語命名為“Bibendum”(必比登)。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