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丁苯橡膠產能過剩嚴重,我國的裝置開工率也在逐年降低。業內專家認為,我國丁苯橡膠行業必須采取提升產品質量、開拓國際市場、加強產學研結合三方面措施,才能促進行業提質增效,提升裝置的開工率,化解產能過剩矛盾。
全球產能已經過剩
根據世界合成橡膠生產者協會統計,2016年全球丁苯橡膠總產能已達到685萬噸/年。其中,乳聚丁苯橡膠為485萬噸/年,溶聚丁苯橡膠為200萬噸/年。產能主要集中在亞太和北美地區。2016年世界丁苯橡膠產量為426萬噸(溶聚丁苯橡膠116萬噸,乳聚丁苯橡膠310萬噸)。
中國合成橡膠協會技術部高級工程師王鋒告訴記者,2016年世界丁苯橡膠生產能力位居前五的企業分別為韓國錦湖、中國石油、德國朗盛、俄羅斯西伯爾和中國石化。由于下游市場需求不旺,大部分丁苯橡膠裝置在低負荷下運行,全球裝置平均開工率為58%。其中,韓國錦湖公司的裝置負荷率在60%~70%、臺橡公司裝置負荷率約為60%。
王鋒指出,雖然全球乳聚丁苯橡膠產能已經明顯過剩,但由于全球對于優質輪胎的需求不斷增長,加上歐盟、日本韓國已經實施輪胎標簽制度,目前全球一些橡膠企業依然熱衷新建或擴建溶聚丁苯橡膠產能。總體來看,丁苯橡膠的產量還在增長。
國內企業開工率低
我國是全球第一大丁苯橡膠生產國,也是第一大消費國。我國產能已經占全球總產能的25%,我國裝置負荷率保持在較低水平,有的甚至已經停車。2016年,我國丁苯橡膠產量達99萬噸。其中,溶聚丁苯橡膠為6萬噸,乳聚丁苯橡膠為93萬噸。
近年來,我國溶聚丁苯橡膠產能增長迅速,但開工率較低,產量較小,特別是用于輪胎的產量更少。同時,我國乳聚丁苯橡膠的裝置開工率為64%,是近10年來的最低點。王鋒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國內乳聚丁苯橡膠產能嚴重過剩。中國石油高級技術專家龔光碧也表示,由于國內乳聚丁苯橡膠市場低迷,產品競爭激烈,行業利潤持續下滑,在這樣的市場環境和壓力下,一些企業不得不降低裝置負荷甚至停產。
西北師范大學王芳平教授指出,2008~2014年,我國丁苯橡膠產能由74.5萬噸/年增加至135.5萬噸/年,幾乎翻了一番。其間裝置的利用率則由91%以上降至68%。我國丁苯橡膠產能增長過快,超過需求的增速,供求失衡導致當前裝置開工率低,產品同質化嚴重。
尋求出路三點發力
要化解國內裝置開工率低的問題,業內專家普遍認為,行業需要在三方面發力。
一是提高產品質量并增加產品牌號。蘭州化工研究中心合成橡膠研究所副所長李晶強調,丁苯橡膠行業當務之急是提高產品質量,保證穩定供應,并開發滿足輪胎等下游用戶需求的牌號,提升產品應用技術服務水平。李晶舉例說,新疆獨山子石化6萬噸/年溶聚丁苯橡膠連續裝置建成投產以后,剛開始由于市場定位不準等原因,當年僅銷售了幾千噸產品,且主要用于生產鞋底、膠管等,一點也沒用在輪胎生產上。為了扭轉被動局面,該公司組織力量展開技術攻關,開發新牌號產品,提升產品質量,拓寬應用領域,最終使該裝置達產且產品全部銷售出去。
二是開拓周邊國際市場,化解國內產能過剩。中國石油蘭州化工研究中心教授級高工龔光碧認為,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已成為丁苯橡膠生產大國,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成套生產技術和工藝包。國內的丁苯橡膠企業要搶抓“一帶一路”的歷史性機遇,充分利用我們的技術、資本、裝備制造等優勢,把國內嚴重過剩的產能分散出去,搶占國際市場。
三是“產銷研用管”聯動提升核心競爭力。目前,丁苯橡膠企業面臨著生存的危機。王鋒認為,出現這個局面,主要是“產銷研用管”脫節。他指出,國內丁苯橡膠生產企業要運用“產銷研用管”聯動機制,通過快速的反應、過硬的技術、耐心的服務,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產品提質增效,提升中國丁苯橡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