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市場傳聞東南亞橡膠主產國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將于本周末開會討論聯合減產和限制出口問題。
橡膠主力合約盤中大幅反彈,午后繼續狂飆收漲4.67%。膠價見底之時到了嗎?文 | 研大頭 對沖研投專稿編輯 | 對沖研投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一、聯合減產會議要討論啥?
據了解,泰國和該地區其他生產商減少橡膠出口,以打擊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國際橡膠聯合會將于星期六(002291,股吧)和星期日在其成員國——包括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進行討論。
橡膠生產商的集團計劃要求所有生產商同意減產。中信期貨分析師童長征表示,這兩天橡膠的走勢變化還真挺大的,不過,個人認為基本面在產膠國之間入市干預之前,還是偏空的。畢竟橡膠從高點下來,幾乎沒有一個像樣的反彈,它就像一個臺階一個臺階一樣,整齊劃一的跌下來。
童長征認為,前段時間橡膠橫向整理多日,主要是來自于產業面和資金面的分析。從產業鏈上,由于產業鏈的投資者了解產業的上下細節,因此相對的堅定看空一些。不過,一些關注資金面的投資者會認為已經跌了這么多,甚至跌回起點了,應該來一個反彈。而且,這次最要命是這次產膠國聯合釋放出減產的消息。
二、聯合減產就是膠價見底之時?
我們從歷史的角度看,幾乎是每次聯合減產,而且相對應是橡膠都會見底,一旦聯合減產也就是開始上漲。
去年是在3月以后,當然它的上漲可能也伴隨其他因素,但是聯合減產,的確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現在業內很關注周末的會議情況。
微信公眾號聚膠錢潮認為,估計此次主要措施還是加工廠減產和限制出口,這個過去幾年價格跌的多都有可能發生。參考過往兩次情況,減產和限制出口措施往往引發階段性反彈,幅度1000-3000點不等。具體還要看會議達成情況和出口執行情況。
去年泰國出口減產執行情況不好,年初又連續拋儲,其他兩國或另有想法,這次情況我個人不是太看好。另一個悖論是:加工廠減產了,膠農到底減不減?老牌國家減了,新興國家減不減?整體產量真的會減少嗎?但無論如何,交易上,短線空單還是做止損保護,中線等待減產消息兌現后再沽空。
據了解,在全球供應正常、國內供應過剩的背景下,滬膠1709合約從22450元/噸下跌到12215元/噸,跌幅近半。而5月下旬,在海外全面開割的影響下,國際市場領跌國內市場。東京膠下跌28.37%,滬膠下跌14.93%。
目前,滬膠總持倉從3月31日的34萬手增加到現在的54萬手左右,創下歷史新高。華泰期貨陳章柱認為,隨著國內外橡膠全面開割,供求格局依然對多頭不利。
微觀結構上,滬膠1709合約相對混合膠仍然升水,多頭在供應充足和倉單升水的條件下接貨,將面臨更多的靜態虧損。所以交割前滬膠1709合約貼水混合是大概率。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