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輪胎制造商協會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韓國已成為中國輪胎第一大進口國。相關數據表明,在2015年韓國進口輪胎總價值達到5億1148萬美元(約合34億人民幣),與2010年的3億1127萬美元相比,五年間中國輪胎對韓出口總額上漲了64%。
報告同時顯示,2016年上半年中國輪胎對韓出口保持了穩定的正增長。據統計,今年1-6月份中國輪胎對韓出口同比漲幅為6.2%,達到2億5084萬美元(約合16.7億人民幣)。從進口輪胎在韓國市場的占比來看,中國輪胎以33.6%的份額高居榜首,遠高于德國的9.5%和日本的9%。
中國輪胎在韓國市場的成功,是在輪胎企業過去兩年頻繁遭遇“雙反”打擊、對外出口不斷下挫的大背景下完成的。回顧去年總體出口形勢,廣大輪胎企業在美國“雙反”和歐盟輪胎新標簽法約束趨緊的雙重不利影響下遭遇了罕見的出口重挫。外銷渠道受阻、營業收入暴跌引發了部分企業的經營危機,過度依賴出口、產能過剩、治理混亂、資金鏈條脆弱等一系列矛盾集中爆發,嚴重地打擊了本行業的景氣氛圍。中國輪胎商務網(m.jppiwci.cn)市場分析師認為,在本行業陷入冰凍態勢之際,一批危機意識濃厚的輪胎企業開始轉移出口市場,將目光放在韓國這種市場距離較近、發展層次較高、經濟水平較好的國家上。輪胎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各輪胎廠商之間可謂寸土必爭。在輪胎行情整體低迷的情況下,對韓輪胎出口的增長為中國輪胎行業保住了一塊重要的外銷市場,成為業內不可多得的一大亮點,其意義自是不言而喻。
從輪胎產品的角度來看,能在錦湖、韓泰、耐克森等韓國本土大牌主宰的韓國市場獲得消費者的廣泛認可,本身就足以說明中國輪胎的內在實力,與中國國內車主對本國自主輪胎品牌“人生面不熟”的尷尬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中國輪胎“墻里開花墻外香”,凸顯的是國產輪胎在國內外知名度上的巨大差異。面對這種內外溫差,國內輪胎行業勢必要因勢利導,借力國產輪胎在世界市場上的良好名聲,催生本國車主對國貨的信心,這不僅關系到提振本國內需、減輕對外出口依賴等眼前利益,對輪胎企業改善自身形象、進一步做大做強,從而更好地立足出口市場而言,更是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韓國本土輪胎行業的調整也是促成近兩年中國輪胎對韓出口額增加的一個原因。2015年時韓國本土輪胎曾出現月產量同比“十連跌”的局面,今年上半年除2月份外的產量也在不斷下滑,與此同時輪胎存貨量卻在不斷升高,短期內預期仍將承接當前跌勢。
從長遠的視角來看,中國自由貿易協定(FTA)已在2015年年底正式生效。按照協定,中韓雙方將在15年內取消輪胎關稅,屆時,中方出口至韓國的輪胎關稅將由目前的50%降為0。FTA無疑為中國輪胎企業帶來了重大利好,但是人口僅有5000萬的韓國市場是否能滿足國內各大輪胎廠商的胃口,值得我們的觀察。
本文系中國輪胎商務網(m.jppiwci.cn)原創作品,若需轉載務必以超鏈接的形式注明出處,轉載時嚴禁任何有悖原文的文字修改;本網有權對所有侵權行為進行責任追究。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