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位于日本的鹿島建設與設計公司(Kajima Building & Design, Inc)副總裁萊因哈特(Mike Rhinehart)6月20日向記者透露,“寂靜音項目”(Project Silent Noise)涉及一家中國輪胎企業,后者已將未來廠址縮小至位于美國東南部的兩個州。
萊因哈特站在“選擇美國投資峰會”(SelectUSA)展區奧斯汀咨詢公司(Austin Consulting)的展臺前。奧斯汀咨詢專長于幫助客戶挑選廠址,是鹿島建設與設計公司旗下公司,“寂靜音項目”是其客戶之一。萊因哈特稱, “選擇美國投資峰會”為他提供了接觸潛在客戶的平臺,所以他每年都來參加,“對投資者來說也是好平臺,不過選擇太多了,幾乎每個州都有展臺。”
在聯邦政府層面,包括交通部、農業部、能源部、國土安全部等在內的部門均設有展臺。在州政府層面,州經濟發展署、州商務局、州長商務與經濟發展辦公室等都在展區積極宣傳,吸引投資者。此外,律所、咨詢公司、電力公司等也設有展臺。許多展臺配有會說中文的員工。
萊因哈特表示,中國輪胎企業近來表現出在美國設廠的濃厚興趣,該公司目前有三個中國客戶有意在美國選址設廠,其中一家為國有企業。他介紹稱,輪胎制造商在選址時的要求通常包括土地面積需達300英畝至500英畝,交通處于州際公路走廊中且靠近鐵路或港口,該州的稅收鼓勵幅度大,電費低廉等。
美國東南部的七個州聚集了多家世界知名汽車品牌的工廠,德國寶馬汽車(BMW)在南卡羅來納州設廠,德國梅賽德斯-奔馳(Mecedeze Benz)在阿拉巴馬州設廠,韓國起亞(KIA)在佐治亞州設廠,德國大眾(Volkswagen)在田納西州設廠,日本豐田(Toyota)在肯塔基州設廠。
萊因哈特稱,外國輪胎企業進入美國的長期目標是成為汽車企業輪胎的初始設備制造廠家(OEM),但這需要多年時間建立品牌和積累聲譽。因此,外國輪胎企業進入美國后, 往往先向美國輪胎店供貨。但他認為,由于已有中國汽車企業在美國設廠,中國輪胎企業有望在更短時間內成為OEM。中國吉利旗下的沃爾沃公司2015年宣布,將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開設第一家汽車制造廠,預期初始產量為每年10萬輛,于2018年投產。
萊因哈特表示,通常外國企業需要6個月至1年時間來選址,從50個至60個廠址著手逐漸縮小范圍。為了防止競爭對手得知其將在美國設廠的打算,企業一般使用代碼(如“寂靜音”)來命名項目,甚至在不同的州使用不同的代碼。
據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維明頓商業》2月23日報道,涉及“寂靜音項目”的企業專長于汽車和飛機輪胎的先進制造,計劃在美國開展制造運營以為其在北美的客戶提供銷售、倉儲和分銷服務。該項目投資額將達4.58億美元,預計將在2016年至2022年期間創造超過1000個工作崗位。
“寂靜音項目”一期工程需要300英畝土地,以建造一個130萬平方英尺的工廠,滿足其運輸、制造和管理需求。二期工程需要200英畝土地用于擴張。該項目最初考察了位于十個州的60個至90個具體廠址。
萊因哈特表示,一般赴美投資企業的主管會親自來美國考察,首先與該州州長會面,然后與該州經濟發展署會面,最后與當地市長會面。同時接觸當地民眾,“有時候軟性因素也很重要,例如CEO的家人是否喜歡當地人并愿意在該地生活。”
萊因哈特介紹稱,外國企業通常會雇傭咨詢公司幫助其選址,收費方式主要包括三種。第一種是按時收費,給服務于該選址項目的每位顧問支付每小時75美元至200美元。第二種是激勵提成,咨詢公司從州政府處爭取稅務減免,設廠公司需以該減免金額為基礎按一定比例支付咨詢公司,比例由雙方協商。第三種是固定金額。有時候上述收費方式會混合使用。
除了與中國企業“走出去”有關以外,中國輪胎制造企業紛紛醞釀赴美投資或與美國對中國輪胎的“雙反”調查有關。據中國商務部貿易救濟調查局數據,從2015年開始,美國對中國進口的乘用車胎和輕卡輪胎征收高昂關稅,中國進口量下滑了53.2%。有分析認為,不想丟掉美國這個最大出口市場的輪胎生產企業,希望借到美國建廠實現本土化生產,避開“雙反”的高額關稅。
一年一度的“選擇美國投資峰會”于6月20日至21日在華盛頓召開,參會人數超過2400人。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財政部長雅各布·盧(Jacob Lew)、商業部長普利茨克(Penny Pritzker)出場致辭,向來自全球的投資者宣傳美國對貿易和投資開放,以及美國作為投資目的地的競爭力。
美國商務部6月20日發布最新外商直接投資(FDI)數據,2015年美國接收3480億美元FDI,遠高于2014年的1720億美元和2013年的2010億美元。最大來源來自發達國家,如英國、日本和德國。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