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網絡曝光長安福特品牌湖南24家經銷商的聯盟抗議函。信函寫道:由于經營困難,虧損嚴重,自2016年4月7日起暫時停止從該公司提車,并不再接收自動配送的板車資源。
無獨有偶,上個月,南京某本土品牌經銷商總經理自殺。留下遺書:經營7年多,一直是負債虧損經營,將家中的住宅、媽媽的住宅、朋友戰友的住宅都用于抵押貸款,仍然無法償還。
為什么拒絕提車?因為賣車壓根不掙錢,還有可能虧損,賣得越多虧得越多。售后倒是還有利潤,但僅靠售后難以支撐起一家4S店正常運營的龐大支出。更何況,打著“互聯網+”旗號的各類汽車APP在瘋狂挖4S店的墻角,大量車主——尤其車輛是過了保修期的車主——從4S店流向街頭維修廠。
面對經銷商的聯合抗議,車企第一時間不從自身上面找問題,反倒奇怪一向溫順的經銷商居然有膽量叫板。這好比,談戀愛的年輕男女吵架,女的不去找吵架的原因,而是奇怪為何男的膽子肥了起來。
事實上,4S店模式從誕生之日起,便是畸形的。由于提供車源,車企無疑是強勢一方,而經銷商自然是弱勢一方。十年前,車好賣時,經銷商還愿意裝裝孫子,忍一忍,錢還是有得賺。但十余年快速發展下來,中國車市早已是紅海。經銷商再怎么努力,都不能維持溫飽,還時不時要為車企的“錯誤”買單,不跳出來抗議,反倒讓人覺得奇怪。
車企招數很多,最常見是走量車型出現斷層和為追求業績而拼命壓庫。不管何種,最受傷的只會是經銷商。因為經銷商直接面對消費者,消費者一旦不買賬,汽車只能壓在經銷商手中。
車不好賣,經銷商可以不提車?事情沒那么簡單,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抗議函中有出現一個詞:自動配送。不難理解,一輛新車從生產線出來,直接拉上板車,送往全國經銷商處。經銷商只能接收,不接收的后果是年底返點取消。車企并不擔心收不到錢,據內部人士透露,新車發往經銷商處,車輛合格證則直接寄給銀行或金融公司。銀行或金融公司將錢打給車企,以經銷商貸款的名義。這也就不奇怪,經銷商為何玩命地虧損賣車。車不趕快賣出去,單是利息,便足以壓垮整條資金鏈。
有數據統計,2015年,多數品牌旗下經銷商盈利面低于五成,少數在六成到八成之間。一旦超過八成,車企便高興得不得了,會被當成高管的業績,在不同場合反復提及。
一個魚塘死掉一條魚,大約是這條魚有問題;但假如死掉兩三百條魚,恐怕還是水質出了問題。汽車廠商之間一面倒的畸形關系不改變,改善便無從談起。何不雙方坐下來,好好談一談,找出雙方都能夠接受的平衡點。以前,經銷商壓根沒權利坐到桌前吵架,現在有了——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轉機。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