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是汽車可以行駛的必要條件,如果是在一個完全光滑,摩擦系數為0的平面上,你就算有再大的馬力也無濟于事。 對于比賽一旦輪胎失去作用后,意味著已經輸了。沒有人比賽車技師更明白輪胎的作用。
輪胎對于車輛的影響真的這么大嗎?
輪胎對于車輛的影響真的這么大嗎?那么各大廠商為什么沒有把精力放在這上面?
汽車相關從業者解釋:
我是一名汽車愛好者,目前也算從事相關的行業。但是我估計我用專業的術語解釋,你也看不下去,那我們就來通俗易懂的講一講吧。
1、輪胎對車輛的性能、操控、制動等影響非常大。
2、各大廠商為什么沒有把這個當做重點,原因很簡單啊,因為沒精力啊……
輪胎其實你可以簡單的理解為是橡膠和化學制劑的合成產品,經過復雜的工序,然后印上花紋和標示就可以上市了。
冷知識:最早的輪胎是木頭材質的,古代的戰車、國外馬車都是木頭輪胎。探險家哥倫布在1493-1496年第二次探索新大陸時到達了西印度群島中的海地島,他發現當地小孩們用橡膠硬塊當玩具,后來他把這些橡膠硬塊帶回國。經過了若干年以后,橡膠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車輪也逐漸由木材變成了硬橡膠制造。當時還是實心的,直到充氣輪胎的出現。1845年,蘇格蘭的土木技師湯姆生發明了充氣輪胎,并以《馬車和其他車輛的車輪改良》為題,獲得了英國政府的專利。同年12月10日世界上第一條充氣輪胎誕生。
?。?就是這個米胖子,你們也可以叫大白(●—●) )
1930年米其林制造了第一個無內胎輪胎;這種輪胎是利用輪胎內壁和胎圈的氣密層保證輪胎與輪輞間良好的氣密性,外胎兼起內胎的作用。輪胎內未配裝內胎而此輪胎本身就有內胎構造,空氣即充填在胎中,目前已普遍采用,取代有內胎的車輪。
講完一點小知識,我們回歸到對車輛性能的影響上,要知道雖然汽車的動力是來自于汽油在氣缸里的爆炸,然后推動活塞連桿——曲軸將往復的垂直運動轉變成旋轉運動,然后經過離合器——變速箱將動力傳遞給差速器最后經過傳動半軸將動力傳遞到車輪(輪胎)上。這看起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經過很多的機械結構的傳動,實際上簡化來看就是發動機發力驅動車輪旋轉,而所有驅動力都要經過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實現。所以輪胎才是汽車可以行駛的必要條件,如果是在一個完全光滑,摩擦系數為0的平面上,你就算有再大的馬力也無濟于事。
(此圖是不是很形象,只是沒把它放到地上┑( ̄Д  ̄)┍)
既然已經說到了輪胎決定了動力是否能夠完全輸出到地面上,當然還有一個輪上功率的概念,(發動機產生的馬力經過變速箱和傳動系統后所剩下的馬力),我們最常見的就是燒胎起步,雖然看起來很炫酷,但實際上這是動力在浪費的表現,輪胎和地面的附著力也就是摩擦力成熟不了來自輪胎的大馬力輸出,常見于后輪驅動的車型,尤其是前置后驅的車型。這樣往往會在起步階段浪費不少時間,這也是為啥有些車手會在起步階段故意控制轉速,就是為了不讓輪胎突破抓地力。燒胎起步可能會比以剛剛達到摩擦力零界點的起步方式慢一秒左右。
說完動力性能,那么剎車和操控呢?
剎車更加容易理解,可能有人會奇怪,剎車難道不是跟剎車系統有關么,跟活塞卡鉗和剎車盤有關系嗎?我可以告訴你,是有關的,但不是最重要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有那么多人改裝的時候只升級卡鉗和剎車盤,卻忽視輪胎,發現提升不是那么明顯的原因。按照現在非競賽級民用的剎車系統,剎車力度可以非常大,這個系統也非人力控制,通過abs泵液壓壓力可以在瞬間抱死任何一個車輪。(題外話:改裝剎車的意義往往在達到更好的散熱和減少剎車衰減)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決定于輪胎和地面能達到多大的摩擦力。
圖上可以看出,使用abs剎車和完全抱死輪胎剎車,abs反而要短一點,這是因為abs會以每秒幾百次的制動-松開-制動的頻率讓剎車不完全抱死,這樣也讓輪胎與地面的摩擦力達到最大化,不明白這里的可以翻一下初中物理課本,靜摩擦力大于滑動摩擦。當然如果你能做到零界點剎車,甚至可以讓剎車距離再縮短一點,不過也就職業車手能有這樣的腳感……
操控上更加顯而易見,我們常說的胎寬的車能更能帶來良好的操控感,這個也是為什么很多德系車會比同級別日系車胎寬的原因,胎窄雖然會犧牲一點操控但是可以換來省油,如果想特別省油,換倆自行車轱轆不是更好?哈哈,而且這中間還涉及到滾動阻力,這個就不細說了。操控其實就是車對于人的反饋,操控好的車操作直接,道路反饋清晰,極限高。這個極限就是輪胎極限,一旦輪胎在轉向或者剎車中失去抓地力,那么推頭或者甩尾就會輕易發生,這個時候就屬于失控的范疇,所以漂移(甩尾)屬于一種人為控制的失控狀態。玩的好的人可以以更加快速的方法出彎,玩的不好的就直接撞輪胎墻上。所以輪胎對于車輛的操控有很大的作用,(這里是排出了底盤調教的影響,這個也很重要)這也是賽車有時候為什么會使用熱熔胎、半熱熔胎、雨胎等原因,因為一旦輪胎失去作用后,意味著已經輸了。沒有人比賽車技師更明白輪胎的作用。
回歸到第二個問題,既然這么重要,主機廠為什么不自己生產,一方面是它并沒有那么多精力(制造焊接車身、整車組裝已經很復雜了),而且輪胎比較是一個需要很多投資和經驗的事情,與其花費那么大的成本來做這件事,不如直接買現成的。現在我們使用的汽車,幾乎都是全球化的產品,主機廠已經不需要什么東西都自己生產,背后有強大的零部件供應商,比如博世、電裝、博格華納、愛信等。
普通家用車購買者說
我就不班門弄斧了,作為一個普通家用車的購買者,我來談談的我的看法,說實話加速、剎車、操控這些東西離咱還是挺遠的,咱首先不是富二代不敢城市里飆車,再者咱也不是職業賽車手,這輩子估計也沒機會下賽道,最多開開卡丁車。所以我就比較關心輪胎的參數,咱以前也是學理科的,沒事就擺擺數據。
輪胎其實遠遠沒有我們想的接觸面積那么大,因為充氣的壓力原因,其實它與地面的接觸面積就是一塊矩形而已,長就是胎寬,寬取決于你的車是不是缺氣。
很多車主可能從來都沒有蹲下仔細觀察一下你的輪胎,要知道很多爆胎事故都是你沒有防患于未然。如果你眼尖一點,可能很快就會注意到胎壁上印著一排字母和數字,這個含義到底是什么呢?
1、205代表輪胎的胎寬單位為mm。
輪胎的寬度越寬,接地面積就越大,在相同花紋、相同材質的前提下,更大寬度的輪胎在直線行駛狀態下的抓地力和牽引力會更好,但是油耗水平會相應有所增長,所以要抓地力還是油耗一定要權衡好。
2、55是扁平比
扁平比指的是從輪圈至胎面的高度與輪胎的斷面測量最大的寬度的比值,以百分比表示,即高度占寬度的百分數。
我們經??吹降妮喬ダ鐖D上的55還有60、65的,這些扁平比數值大的輪胎由于胎壁長,緩沖能力強,相對來說舒適性較高,但對路面情況的回饋較差,轉彎時的側向抵抗力弱。反之,像40、45這樣扁平比數值小、大內徑的輪胎,因胎壁較薄,對路面的反饋更好,胎壁形變更小,使車輛的操控性大大加強,常用于偏向運動風格,當然就會因此失去一定的舒適性,并且側壁還更容易破損和鼓包。
3、R代表著子午線輪胎 、16代表輪轂直徑16英寸
子午線輪胎是指輪胎的內部簾布編織排列方向與胎面中心線成90度角,形似地球儀上的子午線而得名。一般這種輪胎的胎冠部分會增加鋼絲層,讓其可以承受較大的內壓應力,具有胎面不易變形、更好的地面抓力和穩定性的特點,更適合高速行駛?,F在的轎車普遍都使用子午線輪胎。
4、91代表輪胎最大載重指數
輪胎最大載重指數參考表
80 450 kg
90 600 kg
100 775 kg
110 1060 kg
5、W代表速度等級
汽車高速行駛時,會使整個輪胎的溫度升高,從而導致胎面磨損加劇,輪胎都有其設計的臨界速度,當高速行駛達到這一速度時,輪胎就會出現“駐波”現象,這就是該輪胎的“臨界速度”,如果在此條件下繼續使用,輪胎則會有發生爆裂的危險。為了安全,輪胎是不允許超過設計速度使用的。不過一般這個極限都會高于我們愛車的最大速度,一般不用擔心,除非經常動力改裝后,卻沒有換一套高性能輪胎,那么就有潛在危險了,就以我們常見的V和W標示,速度都超過了200,。我想一般沒人會去這么超速駕駛吧,友情提示這將直接扣12分喔。
6、三個“T”
繼續我們說點不常見的,平時大家可能會忽略的內容,耐磨指數、耐高溫等級、牽引力等級。
指數對應耐磨里程(km)
100 48000
200 96000
300 140000
400以此類推
耐磨指數其實我們非常關心的指數,因為換一套輪胎動輒幾千塊,如果能跑幾年就能省不少錢,當然上面的數據是理論數值,實際跟用車環境有關。經常跑爛路或者非鋪裝路面這個使用壽命還要下降。而且輪胎作為橡膠也有天然的保質期,一般過了4、5年的輪胎即使不使用也已經發生老化。
濕地牽引力(Traction)是根據在特定路面的濕地直線制動所取得的縱向牽引力系數來進行的分級。這個參數其實更直白的理解就是抓地力的水平,以AA/A/B/C進行標示,AA代表優秀,C則最差,該項數值越高的輪胎,在濕滑地面的縱向牽引力就越好。這項數值更看重輪胎花紋的排水設計和胎面橡膠配方。
溫度指數等級體現了輪胎自身散熱能力的優劣。輪胎隨著車速的上升,自身的溫度也會上升。如果輪胎自身的散熱能力不好或是無法承受快速上升的溫度,其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將會大打折扣。溫度指數越高的輪胎,高速行駛時的穩定性就越好,建議最低標準最好不要低于B級。
7、生產日期
寫到第七項我已經絞盡腦汁了,剩下一項就覺得輪胎的生產日期還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在選購的時候,前面說了,輪胎是有天然的保質期的,如果商家以次充好,賣給你個日期好幾年前但看起來很新的輪胎,那么估計你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老化的問題。同樣是很危險的。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