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由國家質檢總局標法中心、山東檢驗檢疫局、東營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中國首個出口輪胎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評議基地,正式授牌并落戶山東東營。
在此之前,國家質檢總局標法中心與山東檢驗檢疫局共同簽署《關于技術性貿易措施工作合作備忘錄》,輪胎評議基地建設是其中一項重要任務。
該基地將依托東營輪胎區域資源和產業集群,發揮國家質檢總局標法中心、山東檢驗檢疫局和東營市人民政府三方的資源、職能和政策優勢,集成“產學研政”多方力量,全鏈條參與輪胎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和應對工作。
此外,該基地將通過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采集、分析評議、研究應對等手段,有效破解國外壁壘、幫扶輪胎產品順利出口目標市場,同時借助其倒逼機制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提高輪胎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應用水平,促進中國輪胎產業健康發展。
山東是中國輪胎生產和出口大省,目前已有200多家出口企業,規格品種達數百個,產量和出口量約占全國的50%,行業里素有“世界輪胎看中國,中國輪胎看山東”的說法。
東營作為山東輪胎主產區,已建立全國首家國家級出口輪胎質量安全示范區,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在引領輪胎質量水平全面提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復蘇緩慢,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以“安全、衛生、環保、健康”為主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成為繼關稅、配額等傳統壁壘后中國輪胎出口企業面臨的主要障礙。
歐盟REACH法規、燃料效率標簽法、美國“雙反”調查等極大地限制了中國輪胎產品的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以東營市為例,2015年輪胎出口額為26.28億美元,同比下降26.5%。
據調查,大部分受訪企業反映,遇到過不同程度的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而限于人員不足、信息渠道有限、成本壓力等原因,多數輪胎企業沒有進行深入研究應對,只能被動承受。
東營檢驗檢疫局局長李本和認為,評議基地的落成,將有利于加強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研究、應對,維護產業利益,為中國出口輪胎產業在技術性貿易措施領域爭取更多話語權,幫助產品突破壁壘,更順暢進入目標市場。
據悉,該基地設在東營市,日常工作由東營檢驗檢疫局承擔,組織行業協會、企業與國外認證機構的專家開展相關研究評議活動。
檢驗檢疫部門還將與東營市橡膠輪胎協會、廣饒縣商務局加強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出口輪胎質量安全示范區的建設,為輪胎出口企業提供國際貿易全方位、一站式的綜合服務。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