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利好推動,本周初滬膠主力1605合約呈現突破上行走勢,期價擺脫10000—10500元/噸區間束縛,躍升至10500元/噸一線上方。不過,筆者覺得膠價短期快速拉漲已然缺失供需面支持,加之60日均線處空頭反擊力度加強,漲勢受到壓制。預計后市滬膠面臨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產膠國救市措施效果不大
對于政策預期的炒作向來在滬膠市場上屢見不鮮,其帶來的利多效應也往往呈現曇花一現的景象。尤其是產膠國聯袂挺價救市舉措,在經歷多次盤面檢驗之后,越來越乏善可陳。
據了解,近日為改善橡膠(10625, -30.00, -0.28%)市場價格水平和提高橡膠市場交易透明度,全球天然橡膠三大主要生產國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一致同意,最遲將于2016年6月成立一個區域性的橡膠商品交易所。此舉雖被視為橡膠主產國為提振膠價和爭奪話語權而出臺的重要措施,但卻存在避重就輕的嫌疑,忽略了各產膠國去產能的重要性,同時也低估了其他“后起之秀”產能擴張對膠價的沖擊力。其中,以越南為代表的后起之秀在近些年產能擴張最為明顯。
有關數據顯示,今年越南天膠產量、出口量同比去年均有明顯增長,基本填補了傳統產膠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的減產空缺。此外,還有柬埔寨、老撾和緬甸等國每年的新膠園投產均保持20%—30%增長幅度。主要產膠國若不能大幅度削減產能,就全球角度而言,供應端難獲得顯著改善可能。
輪胎行業的生存壓力令人堪憂
今年,國內輪胎行業陷入銷售繼續萎縮和虧損面加大的困境,但筆者認為這可能不是最糟糕的,因為明年該行業的生存環境或將更加惡劣。原因有以下四點:
第一,隨著今年美國商務部正式執行對華輪胎“雙反”調查后的高額懲罰性關稅,預計2016年中國輪胎在美國市場的份額將會下滑,銷售額以及利潤率也會大幅回落。
第二,上月歐亞經濟委員會發布對中國載重汽車輪胎反傾銷終裁公告,決定對進口自中國的載重汽車輪胎產品征收14.79%—35.35%的反傾銷稅,為期5年。由于歐亞經濟成員國主要包括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由此中國載重輪胎可能會在以后幾年丟失部分獨聯體國家的銷售渠道。
第三,印度進口輪胎的關稅平均在6.5%—8%,但針對用于生產輪胎的天膠原材料稅率卻在25%左右,因此,今年以來印度不斷加大中國輪胎的進口數量,這引起了當地本土輪胎企業的不滿。目前這些企業正向印度政府呼吁,希望能出臺高關稅來遏制中國輪胎的“侵蝕”,其呼聲與日俱增,預計未來中國輪胎企業在新興市場將面臨同樣的“雙反”壓力。
第四,中國內地重卡銷售依然低迷,明年企穩回升的可能性較低,盡管乘用車市場在近兩月出現大幅增長態勢,但能否延續樂觀勢頭仍有待觀察。因此,對于輪胎企業而言,內銷市場顯然陷入了一個“吃不飽”局面。在外部市場“四面楚歌”、內部環境“危機四伏”的環境下,明年輪胎行業的生存壓力令人堪憂。
總之,滬膠此輪反彈借助利多預期炒作的成分較大,投資者應理性、謹慎對待目前以及明年的滬膠行情,不盲目但也不必過分悲觀。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