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芒24小時耐力賽的硝煙還沒有散盡,輪胎贊助商米其林已經開始為9月13日國際汽聯在北京舉辦的第一屆電動車方程式錦標賽(電動版F1大賽)熱身。
6月12日,米其林全球賽事總監顧鞍龍在勒芒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在北京舉行的電動車方程式比賽是第一屆,全新的比賽需要的輪胎是首創的,米其林從去年開始準備,兩個星期前還對參賽的輪胎進行了測試。
“這一賽事需要的是18寸大規格的賽事輪胎,還有就是要用一套同樣的輪胎來適應干地和濕地的比賽,另外輪胎中會裝備電腦芯片,駕駛者會通過這個芯片檢測輪胎在行駛過程中發生的情況。”
2014年中國將有兩個和電動車、新能源汽車相關的重要賽事:9月北京的電動車方程式大賽和11月的“必比登挑戰賽”,而這兩個賽事都不約而同地與米其林相關。
“特斯拉已經確定參加必比登挑戰賽了,米其林希望宣傳的是一個綜合的解決方案,需要一種新的商業模式。” 米其林集團戰略發展高級副總裁歐立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米其林于1998年創立“必比登挑戰賽”,這一全球交通可持續性發展峰會聚集了汽車和卡車制造商、設備制造商、大學、能源供應商、研究機構、政治領袖和非政府組織等各界人士,并采取大型賽事加高端論壇的組織形式。
“必比登挑戰賽”在全球范圍內舉辦,曾于2004年和2007年兩次在中國上海舉辦,今年11月份將第三次登陸中國,舉辦地為成都。值得注意的是,賽事的意義也從最初的技術和產品展示轉化為對于可持續交通解決方案的關注。
“技術是不能單獨改變的,我們更希望通過公共政策來幫助這些技術不斷發展,并借助一些經濟工具比如稅收包括碳稅、污染稅等。我們應該有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包括創新公司,不僅僅是公交車和私家車分開的問題。”歐立偉表示。
挑戰全球輪胎業燃油經濟性
在低碳化環保、新能源汽車炙手可熱的大背景下,全球輪胎業面臨燃油經濟性挑戰正在加劇。剛剛結束的24小時勒芒汽車耐力賽就是這一挑戰的縮影,按照新規定,參加本屆耐力賽的輪胎寬度減少5厘米、原材料少使用兩公斤,但生產出來的輪胎符合以前的特性,可以裝備在同樣馬力的車型上,而且并不影響車速。
而面對北京的電動車方程式大賽的挑戰,顧鞍龍則表示,“這讓我們學習如何開發一種高性能同時燃油經濟性也非常高的輪胎。要知道,輪胎對整車的燃油經濟性會起到一個很大的作用。”
在提升整車燃油使用效率,降低燃油消耗方面,人們往往關注更多的是發動機,實際上提升燃油經濟性由四個方面達成。一是降低輪胎滾阻以提升燃油經濟性;二是以動力總成與內燃機的改造提升燃料使用效率。三是實現車身輕量化,降低驅動能源耗量。四是改善車輛的空氣動力學設計。
換句話說,輪胎行業對于提升整車的燃油經濟性還有空間。歐立偉告訴記者,“輪胎技術創新主要有三點:燃油經濟性、耐久性以及安全性。今年的必比登挑戰賽將重點展示通過降低輪胎滾動阻力以提高燃油經濟性的技術,這一技術也將應用于電動車輪胎。”
實際上,汽車賽事規則的變化恰好代表了行業發展的趨勢,對于輪胎企業來講,參與國際重要賽事的意義之一就是將賽事的技術轉移到民用輪胎上。
至于民用輪胎的技術哪些來自賽事,顧鞍龍強調有三點,輪胎的原材料配方、計算機模擬技術以及生產。“特別是橡膠配方,米其林成功賽事中獲得的橡膠配方技術會在短短四年時間內運用到民用輪胎中,比如現在的保時捷、法拉利等,現在車型的橡膠輪胎配方技術就來自于四年前的賽事。”
電動車必須減重
與其他的輪胎企業相比,米其林在前瞻領域的研究似乎過于“激進”,該集團每年都會投入大約6億歐元進行研發,在整個輪胎行業中,這樣的投入規模是最大的。目前米其林技術中心跨越了三個大洲和五個國家:法國、西班牙、日本、中國、泰國。
今年三月,米其林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城市發展高層論壇上,推出了“道路交通創新”綠皮書,就是其在前瞻領域研究的精華。
按照米其林的預測,到2020 年的時候,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電動汽車的“零排放”應當會變得更為切實可行。豐田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或尼桑電動汽車“聆風”等車輛,或者米其林“綠色輪胎”等節能產品的成功都揭示出人們對節能車輛日益增長的需求。
而隨著研發領域(更輕便的新車型和共享的新底盤)投資的大幅增加,規模經濟效應不斷擴大,到2020 年電池成本將降低60%。如今日本銷售的新車中幾乎有三分之二是混合動力車。
不過,電動車目前在全球產量極低,所以米其林單獨針對電動車的輪胎的比例很小。歐立偉認為電動車目前的數量很小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首先現在的電動車依然很重,需要降低它的重量;還有就是除了驅動之外的其他耗能設備,包括雨刷、空調等要得到改進,要從全方位的來改進能源的消耗;還有就是要改善電動車的蓄電池,要更有效。
“未來的電動車一定會減少重量,并且會大量改善它的附件、配件,這一點非常重要,而米其林也更需要制造比現在更輕型的輪胎,降低對能源的消耗。”
在歐立偉看來,在中國有一個特點,無論是政府還是工業界,花掉了很多錢來開發電動車,但是目前為止數量依然還是很有限。“需要改善方還有電動車營銷的創新,中國需要進一步推動,因為電動車并不是一個傳統的車輛加一個電池就可以了。”
中國轎車輪胎需求將為全球第一
當然,除了前瞻技術之外,米其林在中國的發展也要立足現在,米其林在中國的挑戰是保持持續發展。
雖然中國汽車市場增長很快,但目前中國對于米其林全球銷售額的貢獻度并不高,目前米其林全球的業務量,三分之一來自北美,三分之一來自歐洲,而包括中國、東南亞、印度、南美是剩下的三分之一。
當然,這其中部分原因是受限于產能。于是,今年1月26日,米其林在沈陽投資15億美元在高性能子午線輪胎環保搬遷改造及擴產項目正式投產,沈陽工廠全部達產后,加上上海基地的產能,米其林在中國的輪胎年產能將擴至轎車和輕卡輪胎1700萬~1800萬條、卡客車輪胎180萬條。
隨著沈陽工廠產能的完全釋放,中國市場在米其林全球的地位會提高到什么水平?面對記者的提問,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萬能毅表示,今后米其林將會把中國的業務量提升到全球業務量的30%,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米其林必須擴大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在中國的增長速度要超過行業平均水平。
按照萬能毅的預測,未來十年,中國轎車市場輪胎的年需求量將達到5億條,是北美和歐洲市場的總和,成為全球第一,轎車輪胎市場全世界的增長50%將來自于中國。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