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倍耐力品牌,很多中國消費者會稍稍感到陌生,而即便了解這個品牌的人,大多的感知也是來自于F1、足球或者是那個不在市場零售卻早已聞名遐邇的倍耐力掛歷。其實這是一家排名世界前五的輪胎企業。倍耐力亞太區的新任CEO,中文名為寇世杰的Carlo Costa先生在上任足足五個月后,接受了新浪汽車的獨家專訪。
倍耐力新任亞太CEO寇世杰先生接受了新浪汽車的獨家專訪
現年50歲的寇世杰先生來自于意大利國內的名門望族——Costa家族,他的人生軌跡順利得讓旁人艷羨,在接受了良好的大學教育后,“曾經的夢想是跟父親和叔叔一起打理家族生意”的寇世杰聽從父親建議,決定“先去別的公司闖闖,積累些社會經驗和人脈,再回歸家族生意”。自此,寇世杰開始了自己長達30年的在外“漂泊”的職業生涯。從英國到土耳其,再到俄羅斯,從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到古琦集團,再到倍耐力,多家跨國公司跨文化的運營經驗讓讓他深得倍耐力高層賞識,而成為亞太區,這個目前倍耐力全球最看重市場的新任CEO,對寇世杰來說,無疑是其職場一次新的挑戰。
對于中國輪胎市場在倍耐力的全球戰略中如何定位?倍耐力究竟是一個怎樣的輪胎品牌?這個輪胎品牌又有著跟其他輪胎品牌哪些不一樣的品牌內涵?輪胎技術的發展趨勢如何?帶著這些疑問,面對中國媒體的寇世杰表現出了他足夠的親和力和坦誠。
新浪汽車:寇世杰先生,我看到倍耐力總裁曾說過這么一句話:“如果把倍耐力僅看成是一個輪胎的品牌那就太無趣了。”您作為一位在倍耐力工作了超過20年的老員工,那你是如何理解這句話的,你又是如何理解倍耐力這個品牌的?
寇世杰:首先我想說在主要的幾大輪胎品牌中,倍耐力進入中國市場是最晚的,2005年我們才開啟了卡車輪胎的業務,2007年開展了轎車輪胎的業務,作為倍耐力品牌來說,我們的目標并非僅僅關注銷量,而是不斷給客戶提供價值。我們的目標是在高端市場成為領導者。
倍耐力不僅僅賣輪胎,我們希望傳達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高端到底意味著什么?重塑規則是對高端的最好理解,比如改變駕駛體驗,通過不斷的突破,我們提供更高科技,更有型,更持久的輪胎。我們不僅僅制造輪胎,我們改變人們出行的方式,人們的樣子和感覺。
倍耐力新任亞太CEO寇世杰先生接受了新浪汽車的獨家專訪
新浪汽車:近日,倍耐力發布“2013~2017年工業計劃”中表明,“聚焦高端”被提到戰略性的高度。倍耐力會為什么會提出這一戰略,以及會如何具體貫徹這一戰略?
寇世杰:講到高端戰略,這也是倍耐力獨有的戰略,不僅對全球來講,對中國來說也是如此。我們想在高端輪胎市場上成為唯一的、獨特的領導者。
首先我們能100%地生產出高品質的輪胎,二是在研發上我們有很好的隊伍,在全世界這個隊伍有1400多人,主要集中在米蘭、巴西等地。此外,倍耐力作為一個輪胎品牌,在全球我們有5000多項專利。
其次是倍耐力的銷售網絡建設,我們的目標并非簡單地去擴展我們的零售網點,而是希望把現有的網點不斷做強,做成精品店。比如我們很樂意去幫助我們的網點去做更好的裝修,讓客戶更加樂意去我們的零售店,給他們帶來利潤。這樣我們的網點都很樂意與我們續簽合同,形成良性循環。
在高端業務中開展業務是我們的強項。同時我們發現,中國的投資環境很好,公司樂意開發這塊市場。中國具有很大的開發空間,而且對高端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倍耐力新任亞太CEO寇世杰先生接受了新浪汽車的獨家專訪
[next]
新浪汽車:如您所說,倍耐力品牌的定位比較高端,但是中國市場上,經濟型轎車更普及,倍耐力將如何服務這一部分客戶?倍耐力又會如何在維護品牌的高端形象和擴大市場占有率上取得平衡?
寇世杰:倍耐力的產品線非常豐富,從P1,P7,到P Zero, 再到Scorpion Verde,可以滿足不同的車型。我們的客戶也非常享受倍耐力輪胎給他們帶來的高品質,自如的操控和愉悅的駕駛體驗。他們給我們非常積極的回饋。
此外,倍耐力輪胎價格高質量也是因為我們前期的投入比較大,比如在研發方面,在F1和其他賽車賽事的輪胎研發等,這些都是我們高投入的領域。
對于倍耐力來說,我們從來不賣低價低質的輪胎,賣低價錢低質量的輪胎也不是倍耐力的策略。我們要給客戶提供更高的產品價值,比如奔馳,寶馬、奧迪以及其他高端品牌的車主,他們更熱衷于汽車的操控性,安全和駕駛體驗。我們希望提供給他們超越他們期望的產品。相對于銷量而言,我們更注重的是價值。
新浪汽車:2007年開始,倍耐力與山東民營企業華勤集團合資建立輪胎生產廠,主要覆蓋中國和亞洲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倍耐力計劃2017年底將產能翻倍,達到年產1000萬條輪胎。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倍耐力品牌中長期的在中國市場的一個發展規劃?倍耐力在渠道建設方面的進展如何?
寇世杰:華勤集團是倍耐力在中國的杰出合作伙伴,我們的發展超越了市場的發展。
有關市場的發展我們的確有一個長期的計劃,以渠道建設來說,目前我們的網絡建設的進展比較順利,零售店已經達到2000余家,4500家這一目標我認為到2017年是能實現的。當然,這需要有比較大的投入。通過在中國這些年的投入,也吸引了很多有興趣的人愿意加盟我們,他們了解我們的產品,并認同我們的品牌理念。
不過對于加盟我們也是有一套嚴謹的審核流程,我們要知道高端車的4S店在哪,高端消費人群在哪?掌握這些數據,我們可以分享給這些店主,讓他們更容易找到目標顧客,他們也可以賣些其他附加產品,比如機油等,這樣他們也能得到更好的收益。
新浪汽車:去年7月,倍耐力為老客戶奧迪集團研發出一種新型輪胎,目的是為奧迪車主降低輪胎噪音。這一革新系統,能吸收震動,減少進入駕駛艙的噪音,卻不會對輪胎的其它性能造成影響。我想問的是,倍耐力是如何保證自己的技術創新的?您對輪胎技術將來的發展趨勢怎么看?
寇世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決定一個企業成敗的往往是技術,而倍耐力一直在技術投入上不遺余力。在技術領域中,倍耐力的缺氣保用技術廣為世人熟知,并被廣泛應用。第二是降噪技術,倍耐力采用了最新的技術去保證車輛在行駛中盡可能地降低噪音,比如在奧迪車所用的降噪輪胎,它能使噪音降低25%。另一個是倍耐力嚴格遵循歐盟標簽法規,為消費者提供更安全環保的產品。
倍耐力新任亞太CEO寇世杰專訪
新浪汽車:您是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市場上輪胎品牌的競爭的?倍耐力品牌在這個競爭地圖里是如何給自己定位的?
寇世杰:競爭無論在哪里都是有的,早在140年前的歐洲,倍耐力一面世就面臨競爭了。對倍耐力來講,競爭能有效地推進工作和占有市場。我們是最晚進入中國的輪胎品牌,其他品牌此時已經占有了大部分的市場,但我們還是能夠從中發現新的市場,比如高端市場,這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機遇。
就我個人看,中國、美國、俄羅斯甚至是歐洲,在高端市場上有很大的空間能讓我們去開發,其實這些高端市場的客戶在某些行為上多少有些相似,他們更關注汽車的操控和穩定性的產品,而我們恰恰能提供這些高端產品。在中國,我們還在持續塑造我們的品牌形象,倍耐力這兩年銷售增長得很快也很穩定。同時,我們也通過跟很多車廠的合作,通過他們直接拿到一定的市場份額。全球很多高端車都推薦倍耐力,包括很多4S店在更換輪胎時也推薦我們的產品,這是最讓我們引以為豪的。我一直在強調,倍耐力的品牌支柱有三大部分,一是技術,二是品牌,三是渠道建設。
新浪汽車:倍耐力是如何保持創新的?
寇世杰:首先我們能夠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才,無論是來自哪國的,他們能在我們的隊伍里快速的學習和成長,這是我們創新的保證。
其次我們跟汽車廠商有很多合作,知道他們下代研發的汽車需要什么輪胎,對輪胎有什么具體的要求;
三是通過各種比賽,比如F1比賽我們了解到很多精確數據,知道輪胎在比賽時的表現如何,了解到什么樣的產品適合他們,比如降噪技術。三是拉力賽,不同天氣和路況下,我們能夠掌握到汽車和輪胎的工作效果。
四是材料的創新,一個是橡膠,一個是化工原料,我們通過合作伙伴能掌握到重要資料,然后針對原材料進行。此外還包括生產技術上的創新,比如生產線機器人。新浪汽車:眾所周知,倍耐力輪胎藝術掛歷可謂久負盛名。很多人會比較奇怪,一個輪胎品牌為何會這么長時間去做這么一件跨界的事情,并最終將這件事做到舉世聞名。能否與我們分享一下倍耐力在這方面的故事和理念呢?
寇世杰: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回歸到倍耐力的DNA上來,如同我前面所說,倍耐力的DNA包括技術、品牌以及銷售三個方面。五十年前,那時候的輪胎市場上流行一些比較裸露的美女掛歷,但倍耐力公司覺得那些作品大多比較低俗,因此當時倫敦公司的同事就提議,為什么不能由我們自己來做這件事?因此倍耐力決定自己來拍攝藝術掛歷,倍耐力的行事原則就是要做就做到極致,因此第一期我們就請了當時如日中天的約翰列儂過來拍攝,出來之后反響特別好,于是這件事就堅持了下來。后來倍耐力掛歷越做名氣越大,以至于現在頂級的攝影師和模特都以上倍耐力掛歷為榮,很多甚至愿意免費來拍攝。
我想補充的一點是,盡管拍攝頂級掛歷也要占用我們的預算,但我們絲毫不覺得這是一件跟公司理念相背離的事。因為倍耐力品牌希望給大家創造和呈現一個有情感的世界,讓大家都來發現世界的美,包括自然的美,也包括人體的美。
結束采訪后,寇世杰先生向筆者贈送了關于他們家族的傳記。
結語:盡管之前有過短暫的來中國旅游的經歷,但這一次,寇世杰先生是帶著妻子和三個孩子舉家來到上海生活,開始他新一次的職業之旅,他需要盡快了解這個他嘴里的“巨大的國家和市場”,需要整合整個亞太區的資源、需要理順在中國和合作伙伴的關系、需要面對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寇世杰先生會交出和他的前任們怎樣不同的答卷呢?外界拭目以待!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