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膠工業是白炭黑的主要消費市場,占白炭黑消費總量的70%以上,橡膠加工領域也是白炭黑最有潛力的市場。從2010年開始,一股新的輪胎投資熱在全球特別是亞洲興起,世界著名輪胎公司幾乎全部擴建或新建輪胎項目。據初步統計,不包括中國在內的輪胎企業,上述投資總額在80億美元以上,主要集中在以中國和印度為主的亞洲,比例近50%。吸引輪胎投資最多的地點為中國,估計在30億美元以上。世界十大輪胎公司都相繼宣布在中國新建、擴建輪胎項目,印度也成為投資熱土。普利司通、米其林、印度JK輪胎、印度阿波羅、印度Balkrishna工業公司等都已公布了巨大的輪胎新建項目。中國和印度輪胎巨大的新增產能,必然將給白炭黑這一配套原材料帶來巨大的發展機會。
一、中國白炭黑的生產現狀及發展
1.沉淀法白炭黑
2011年,中國直接從事沉淀法白炭黑生產的企業有60多家,總生產能力達到約145.0萬噸,其中,生產規模在5.0萬噸/年(含)以上的廠家共有10家,生產能力合計為77.2萬噸,約占中國沉淀法白炭黑總產能的53.2%,其中,株洲興隆化工實業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沉淀法白炭黑生產企業。
目前,中國仍有多套沉淀法白炭黑裝置將建設投產,其中,主要有山東金能煤炭氣化有限公司新建6.0萬噸/年裝置;江西黑貓炭黑股份有限公司新建6.0萬噸/年裝置(其中一期2.0萬噸/年已經于2011年9月投產);嘉翔(福建)硅業有限公司新建2.5萬噸/年裝置;重慶建峰化工公司擴建2.0萬噸/年裝置;南安大贏化工新建2.5萬噸/年裝置;福建順昌誠瑞化工公司擴建2.0萬噸/年裝置;通化雙龍化工有限公司擴增3.0萬噸/年裝置;福建三明同晟化工有限公司擴增3.0萬噸/年裝置;江西萬載縣輝明化工有限公司擴增3.0萬噸/年裝置等。如果這些裝置將按照計劃完成,預計到2015年,中國沉淀法白炭黑的生產能力將超過170.0萬噸,屆時,生產能力將出現過剩,未來的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沉淀法白炭黑的消費增長主要來自輪胎行業的需求增長。隨著輪胎子午化、環保節能和舒適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白炭黑在輪胎中的應用也越來越重要。目前,在要求降低滾動阻力、提高抓著性能方面,白炭黑與炭黑并用表現出優良的性能,而且在配方中已經全部用白炭黑替代炭黑生產“綠色輪胎”。近年來,沉淀法白炭黑在雪地輪胎、防滑輪胎和綠色輪胎方面得到大量應用。輪胎是積淀法白炭黑第二大消費用戶,其消費比例約占總消費量的16%。
2.氣相法白炭黑
2011年,中國有近20家企業生產氣相法白炭黑,總生產能力達到約5.5萬噸/年,其中,生產規模在5000萬噸/年,約占國內氣相法白炭黑總生產能力的67%。
由于中國氣相法白炭黑需求前景看好,今后幾年,我國將新建或擴建多套氣相法白炭黑生產裝置。預計到2015年,我國氣相法白炭黑的生產能力將超過8.0萬噸。
中國氣相法白炭黑產品主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出口產品主要為外企企業生產。在進口產品中,從德國的進口量約占40%,從美國的進口量約占30%,從日本的進口量約占20%,此外有少量從烏克蘭進口。
二、存在的問題及發展
雖然近幾年中國白炭黑行業發展較快,但仍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是大而不強,主要表現在生產廠家眾多,但生產能力小的廠家較多,平均生產能力較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產品結構不合理,牌號少,多數品種還屬于中低檔產品,基本上只能生產用于普通膠鞋和輪胎的產品,適用于綠色輪胎的高分散白炭黑品種和質量與國外產品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還需要進口;三是低價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還比較普遍,產業集中度還不夠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發展。
國家公布的“輪胎產業政策”明確提出了“鼓勵發展環保型橡膠助劑和專用炭黑、白炭黑等原料”的內容,隨著國家一系列規劃和政策的出臺,以及中國汽車和輪胎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沉淀法白炭黑的產能、產量和市場需求將繼續增長。
根據沉淀法白炭黑應用相關產業發展趨勢,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炭黑沉淀法白炭黑的需求將以年均約10%的速度增長,其中,輪胎行業的需求將有較快增長。隨著產能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國內沉淀法白炭黑產品質量已基本能夠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但目前的生產能力已經出現過剩的趨勢,今后的發展重點不是再大規模新建或生產裝置,而是要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研究開發一些高附加值產品,以減少進口,滿足國內市場需求。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