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的汽車市場產銷數據盡管因為公布時間正好趕上春節假期,但是其高漲的勢頭絲毫沒有影響業內的關注熱度。
開門紅不可否認
對于1月的汽車市場表現,許多人表示需要冷靜看待,因為2013年1月與2012年1月相比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春節放假因素。也因此,他們認為,2013年1月的開門紅有很大水分,不應該過度炒作。
確實,2013年1月要比去年同期多了5個工作日,但是,但是即使扣除這5天的將近30%的增長速度,1月份的汽車市場增長仍然還是可以說明許多問題(僅僅按照工作日的長度計算,2013年1月要比去年同期增長29%)。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分析,2013年1月,汽車銷售203.45萬輛,環比增長12.41%,同比增長46.38%。
顯然,扣除掉春節假期的因素,2013年1月的汽車市場平均增長速度仍然比去年增長了17%左右。這個速度顯然與2012年的平均增長速度要快上許多。
2012年,汽車銷售1930.64萬輛,同比增長速度為4.33%。
因此,2013年1月的汽車市場確實為全年的汽車市場增長開了一個好頭。當然,也不能就此認為2013年全年增長將會達到10%以上,因為,按照往年的增長規律,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長速度一般是兩頭高中間低。
商用車崛起
相對樂觀看待2013年1月以及全年汽車市場增長態勢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商用車市場的崛起。
2012年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是,乘用車市場與商用車市場呈現兩極分化,其中商用車市場的增長速度明顯萎靡不振。
中國商用車市場2010年之前都是呈現正向增長速度,但是從2011年開始,商用車增長速度出現停滯,而且是負增長。2011年增長為負的6.3%,2012年為負的5.5%。
從2012年各個月份來看,商用車市場明顯是拖了整個汽車市場的后腿。但是我們仔細分析卻也可以發現商用車市場從2012年7月份開始回暖,環比增長出現正增長。而到了當年的10月,同比增長也開始出現正增長。應該說,2013年1月繼續了這種增長的勢頭。
商用車市場的增長速度高達34.75%,扣除假期因素,商用車增長速度也有5個多百分點。這顯然對于整個汽車市場的增長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商用車市場的回暖有著堅實的國民經濟增長的基礎。由于商用車市場的需求增長與整個經濟的增長緊密相關,中國宏觀經濟的增長速度逐步升高將讓商用車市場的增長保持樂觀。
SUV市場狂熱風險
在中國汽車市場增長的不同品類中,我們會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不同品類市場的增長開始出現不一樣的發展趨勢。
2013年1月,SUV市場的銷售增長速度同比竟然高達90.54%。而2012年12月,SUV市場的增長速度也只有19.4%。2012年全年也只有25.5%。
一個市場達到如此高的增長速度固然是企業所樂意見到的情況,但是如此高的增長速度卻也不可能持續太久,或者說,短期的超高速市場增長會埋下極高的市場風險。
目前,中國的SUV生產企業數量越來越多,SUV市場正在從一個藍海市場轉向一個紅海市場,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提高將可能迫使部分汽車企業遭遇銷售的困難和壓力。
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SUV市場正在出現兩極分化的發展趨勢,一個是高端的大型SUV市場的繼續擴大與發展,另外一個就是中小型城市SUV市場的增長。但是,許多汽車企業顯然不能跟上這樣一個市場的變化,有些汽車企業要想實現SUV品牌的高端化固然很難,但是要想在中小型的城市SUV上獲得突破也并不容易。
因此,在未來的市場中,部分汽車生產企業在SUV市場中將受到市場變化帶來的越來越大的銷售壓力。
微車市場將繼續萎縮
與高速的整個汽車市場增長相比,有一個細分市場卻有點門前冷落鞍馬稀。曾經一度輝煌的微車市場在2013年1月就像一個丑小鴨,其市場銷售不論是環比還是同比,都出現了下降。
微車市場更多的是面對的城鎮鄉村的消費人群,但是,在2009年汽車下鄉政策的強烈刺激下,許多城鎮鄉村開始大量購買微車,以至于讓微車市場飽和程度升高到一個很高的程度。
盡管中國政府將努力推行城鎮化的發展政策,然而城鎮化帶來的市場空間并不是即刻就可以擁有購買力,而且城鎮化往往造就大量的暴富階層,這些人反而更多的是希望擁有高端車型產品,而不是那種工作兼生活之用的微車。
在這樣的情況下,微車產業將出現兩種情況:一個是強者恒強,弱者恒弱,已經占有市場優勢的微車企業將繼續擴大自己的領地,而那些市場份額較少的微車企業將最終不得不面臨可能被淘汰的局面。另外一個情況就是微車企業必須要實現轉型,將目前的微車產品進一步打造成更時尚、更高端的產品。這種轉型將隨著市場需求層級的提高變得越來越緊迫。
日系車前景不明
中國汽車市場是所有國家汽車品牌的十里洋場。然而2013年,這種國別品牌的格局將再次出現變化,也或者說將繼續維持2012年的變化趨勢。
這種情況已經在2013年1月的市場增長中顯露無疑。1月,各個國家品牌在乘用車市場中的份額分別為:中國品牌,43.31%;德系品牌,19.01%;日系品牌,12.98%;美系品牌,11.84%;韓系品牌,9.45%;法系品牌,3.15%。
我們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現象是,日系品牌已經被德系品牌遠遠拋在了后面。未來隨著中日關系的緊張情況持續,日系汽車品牌仍然會呈現一種不明朗的狀態。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