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風云浙商頒獎晚會上,面對主持人白巖松,中策橡膠集團董事長沈金榮調侃了一把,說自己像輪胎。白巖松像球場上被梅西盤過了的后衛一樣,一時摸不著頭腦。沈金榮隨后補充了一句:“論腰圍我也像輪胎。”
哈,這就是輪胎巨頭沈金榮,有點冷幽默,但絕對自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輪胎“特保案”、央視廣告招標,都已成了過去。虎年,沈金榮決心要破解中策橡膠的產能困局,沒辦法,中策輪胎市場上供不應求。
對于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的很多員工來說,這個虎年春節過得很短暫。因為生產太緊張了,多條生產線都在加班加點。
昨天,在中策的廠區里,身著紅色工作服的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正好吃完午飯的王師傅笑著告訴記者:“現在都是滿負荷運轉的,今年春節我就休息了3天,好像還有一天都沒休息的工友呢。單子多,生意好啊。”
“今年我們很多員工都壓縮了春節放假的時間,個別分廠甚至沒放假。我們一個小團隊除夕那天去美國參加一個展銷會,到現在還在那忙呢。”杭州中策橡膠董事長沈金榮點著頭說,2010年開年形勢相當不錯,“1月銷售額同比增長了80%,增幅之大是歷年來沒有過的。”
日產5萬多條,印度塔塔每天催貨
增幅創了歷史新高,各條生產線馬不停蹄地生產著。“現在開足馬力,每天有5萬多條輪胎下線。”但即使現有產能全部釋放,也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60%。
印度最大的汽車企業塔塔汽車公司在杭州設了常駐代表,幾乎每天都來催貨。
年初五,中策召開了東南亞經銷商大會,結果一下來了100多個經銷商。
“我們不愁市場,而是愁產能不足。”沈金榮感嘆道。
虎年伊始,在下沙的中策高性能子午線輪胎項目的工地上,去年10月底開工的現場,建筑面積相當于40個足球場的土地上已經矗立一片2層多高的開闊廠房。“還是太慢了。”開年后就不時往工地趕的沈金榮搖著頭說,于是他給該項目的負責人下了指令:“抓緊進程。”據了解,這個項目投產后將年產1380萬條轎車子午線輪胎,成為全球最大的轎車子午線輪胎單體工廠之一。
“本來我們是計劃4季度投產的,但現在形勢很緊迫,我們決定提前,3季度就準備正式投產。”沈金榮說。所以,今年春節,員工的排班計劃也是一變再變,“從原先休息7天,壓縮到5天,有的壓縮成3天。幸好員工們都很理解。”
為了破解產能不足的困境,虎年春節剛過,中策又有新布局:在下沙再開建22萬平方米的廠區。“二季度馬上就要啟動,主要也是生產轎車輪胎。”沈金榮語氣堅定地說。
中策:已在160多個國家落地生根
“去年因為特保案,中國的輪胎企業受到了空前的關注。”沈金榮笑著說起去年頻繁露臉的經歷。
但中國輪胎面臨的并不僅僅是美國的“特保”大棒,在中美輪胎特保案的影響下,截至1月20日,包括印度、阿根廷,對我國輪胎進行特保調查的國家數量突破了10個,中國輪胎出口市場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局面。
“花樣很多,有‘雙反’的,有設置技術壁壘的。但一點都嚇不倒我們。”他說,“像歐美國家設置的技術壁壘,我們都能達到,我們的設備一點都不比他們差,甚至更先進。”讓中策信心十足的基礎就在于他們舍得在科研上的大投入,“去年研發費用4.9億元,今年肯定超過5億元。”沈金榮表示,如今他們又啟動了特種輪胎和礦山專用輪胎的研發。“我堅持一點,比不過人家的產品不拿出去。”記者從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不服輸的韌勁。
目前,澳洲鐵礦廠使用的輪胎主要被歐美企業壟斷,這次東南亞經銷商大會上,一些經銷商也對中策提出了礦用輪胎的需求,所以現在研發團隊已經把礦用輪胎作為重點。“我們每天都在試驗新的輪胎。”
目前,中策已經打進了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東南亞市場,中策已成為公認的“第一品牌”。“去年11月阿根廷對中國輪胎提出反傾銷、反補貼,我們在應訴的時候到海關一查,我們竟然占了對方市場的45%。”沈金榮頗為自豪地說。
下周一起,為全國人民整點報時
“3月1日,央視的晚上7點整點報時會出現我們的廣告。”在中策采訪時,不少員工都驕傲地說,現在“朝陽輪胎”的牌子比以前更為大家所熟知了,因為今年1月1日起,杭州中策就開始成為央視黃金段廣告的新面孔了。3月1日到4月底更是會出現在晚7點的整點報時中,廣告時間也從原先的7.5秒,增加到了20秒。
總共投入9300多萬元在央視,相當于4個月內,每天都要砸80萬元。這么大的支出值得嗎?“為了這一刻我們準備了50年。”沈金榮說,在央視上投廣告,是想告訴大家,國內輪胎的質量很不錯,要改變現在“外國人用中國輪胎,中國老百姓卻在用外國輪胎”的怪現象。
“我們也有后續的央視非黃金時段廣告投放計劃,就是要讓我們的品牌更深入人心。”他笑著說,“自從元旦那天,我們的廣告開始出現在央視里,我就收到了不少朋友和業內人士的電話,他們說效果很好,就時間短了點,哈哈。”
后危機時期
市場嗅覺
最關鍵
“今年生意會比較難做。”面對繁榮景象,沈金榮時常和公司員工說,通脹的壓力,PPI的上漲,以及后危機時期全球經濟界的神經敏感,都可能影響經濟走勢。“現在是稍有一點消息,商品市場就有大幅漲跌,這似乎成為了常態,說明全球經濟神經很脆弱。”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最近3個月,橡膠價格一路飆升,2009年11月,天然橡膠為1.8萬元/噸;12月,就突破2萬元/噸;到1月份已經漲到2.4萬元/噸。合成橡膠也是一樣,11月每噸1萬7千多元,現在每噸已經漲到2萬1千多。“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們原材料價格已經上漲了近1.5倍,所以我們才做出了2月1日提價5%的決定。”他說。
但我們看到,在金融危機中,依靠自身的調整和主動出擊,反而“大”了一圈的中策去年利潤創下了歷史新高,產量達到了1億條輪胎,在2009年全國輪胎行業銷售收入增長只有2%的情況下,中策達到2位數——11%。沈金榮表示,虎年他們把目標定在年銷售額200億元,增長20%。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