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輪胎“特保案”之后沒過幾個月,現在國內的出口已經遭受到非常大的打擊,幾乎超過八成的出口受到了特保案的直接影響。而且國內輪胎企業間接所受到的影響,更是很難一一計數!已經有十幾個國家,追隨美國對國內輪胎進行了反傾銷調查……,這樣一來對于國內整車出口,可能帶來的影響和警示作用,也到了非常不樂觀的程度。同樣,從輪胎這樣一個點上,也就能夠估計出未來整車出口的不樂觀因素所存在的諸多問題。
而對于輪胎這樣的零部件出口,所能夠影響到整車方面的問題,既有國際市場主觀臆斷方面的因素、又有產品自身拓展的方向性問題,都是決定出口是否會受到影響的關鍵。如果行業不能夠清醒的意識到市場是不以企業意識為轉移的、不能盡快尋找到解決出口產品的有益辦法,那么未來靠出口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的預想,就會以更難的阻力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抑制。
國際市場兩面性突出整車出口應早作打算
對于制造與銷售的過程來講,國內的市場在興旺,也僅僅是世界市場的一個分支部分。不可能永久承載動輒就已千萬輛、甚至更高的增長!如果按照現在的樂觀估計,國內汽車在未來幾年之內,就很可能突破一千五百萬兩、兩千萬輛大關。這樣的驚人數字,自然對市場的規模來講是件難得的大事件,但對于如何良性發展與循環這個巨大產銷量,確實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如果不能夠盡快解決國內企業的出口問題,國內汽車產量越大、其市場的吞吐壓力也就會越明顯。
考慮到國內制造的合資狀況,汽車出口問題已經是明擺在行業面前不能不面對的大事,盡管許多企業也曾探討過、預期過未來的整車出口,但這些年所進行的實踐已經證明,國內汽車產品的出口,依然處在市場多元化程度不夠、國際市場競爭優勢不明顯等問題。所以說,要想順利的平衡國內制造與出口的正比關系,合資廠商的產品出口,將是以后最重要的一個衡量指標。而對于國內輪胎在美國所遭遇的“特保案”問題,理應成為整車出口問題上最應重視的一個現象。一方面輪胎制造也是多以合資品牌為主,能輕而易舉的就受到來自汽車以外因素的制約,可想而知國際市場出了相應的市場規則之外,讓還有許多制約力量存在;另一方面汽車的“世界制造”概念越來越明顯,要想不至于被美國工會挑起的反傾銷問題所束縛,就更應該明確的意識到制造與品牌優勢的重要性。所以,盡早作打算,來強化國內汽車的出口優勢與出口應對能力,才是整車出口不至于受其它“特保案”影響的關鍵。
產品出口的拓展方向為何重要
能夠受到美國輪胎“特保案”影響如此之深,就是在于國內輪胎產品的出口,多集中在北美這一大主要市場。從而一旦一個環節被抑制、整個輪胎出口局面就會受到傾覆性的影響。所以說,“特保案”直接給國內汽車帶來的警示作用,除了需要企業在制造技術本身練好內功之外,還要更多的在拓展市場、應對市場變化等方面做好文章,這才是未來整車出口最核心的方向性問題。
對于國內汽車出口問題,縱然是在去年市場全面走強的情況下,依然在出口的同比上下滑了不少。就以對歐盟市場的出口為例,國內企業的總體出口,也只有區區數百輛,有的企業出口更只以個位數來統計。這就說明,國內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已經被外方的緊鎖市場大門以及他們對中國制造的防范所逐步抵消,而不能充分適應國際大市場,對于中國汽車做強的目標實現,仍然是遙遙無期的。國內2010年后的汽車發展與增長,各個企業都似乎上緊了弦一樣的進行預期,其制造能力盡管不容懷疑,但如果不考慮國際市場的拓展問題,發生類似“特保案”式的影響,就可能在整車出口環節再次發生!所以,要想找到使“中國制造”轉變成“世界制造”的鑰匙,盡快的對世界市場進行拓展,尤其是作為主力制造的合資產品出口問題,都將是企業今后發展的重要標準。
相信,美國所采取的“特保案”,既不會長久、也不能永久的被人為操作。但它對于國內制造的影響,確實是有很大的傷害的。尤其是在國內汽車制造與國際企業的緊密聯系程度上,一旦整車的傷害成為現實,其負面影響就會更超過零部件許多……。所以,要更好的保障國內汽車出口,不僅僅要解決好制造與技術的優勢問題、還要更好的處理好汽車之外的一系列問題,這才是真正與國內汽車企業發展密切相關的。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