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明兩年的中國輪胎行業而言,可謂危機四伏。由于國際金融危機,企業現金流普遍吃緊,加之國際市場的萎縮,中國輪胎行業可謂產、銷兩頭受阻。二則,美國、巴西剛剛通過了針對中國的輪胎特保案,且很可能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更增添了中國輪胎行業產能過剩的煩惱(據中國橡膠工業協會的數據,我國生產的輪胎有40%用于出口,其中三分之一到美國,去年超過了4600萬條;按美國35%的懲罰性關稅計算,對我國輪胎行業的沖擊難以估量)。三則,迫于國際金融危機與特保案的雙重壓力,國內部分合資輪胎企業正加緊向越南、馬來西亞等生產成本更低,又無關稅壓力的國家實施“生產線轉移”,這對中國輪胎行業的發展簡直是釜底抽薪。
與此同時,一場盛大的國際輪胎展也在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拉開帷幕。2009年11月11日-13日,由中聯橡膠有限責任公司與德國埃森展覽公司聯合舉辦的第三屆亞洲埃森輪胎展(REIFENCHINA2009)吸引了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近200余家參展商的廣泛參與。不少人更是將其看作中國輪胎行業未來走向的最佳觀察點,展會的盛況與整個行業的所謂危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行業齊聚“危”中尋“機”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正如金融危機讓更多國家認識到:不應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美元這一個“籃子”里。輪胎特保案也讓更多中國輪胎企業懂得:內銷與外貿同等重要,外貿不能過度依賴美國市場。
也許正因如此,2009年第三屆亞洲埃森輪胎展的火爆顯得更加彌足珍貴。事實上,此次展會不僅吸引了大部分國內輪胎企業,還吸引了大量美國企業、歐洲展團、印度展團等國際展商到會。無疑,2009年中國8%以上的GDP增長預期,以及汽車市場的異常火爆(2009年汽車銷量將首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讓中國輪胎市場成為全球輪胎行業眼中的香饃饃,“中國機會=世界機會”儼然成為行業不爭的事實。
而展會同期舉行的“輪胎技術發展研討會”上,由橡膠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鞠洪振發表的《2008至2009年國內國際橡膠行業市場分析和展望》,更是引發了與會代表的激烈討論。據鞠洪振會長介紹,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橡膠行業的發展速度可謂舉世矚目。尤其是近兩年來,中國輪胎產品物美價廉的優勢正不斷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國際市場占有率也不斷攀升。在本屆亞洲埃森輪胎展上,部分中國輪胎企業所展示的產品具有極高的技術含量,這無疑在向外界釋放訊息:中國輪胎制造科技正邁向世界前沿,中國輪胎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會因個別國家貿易保護而減緩。
市場問題市場解決
還是在此次亞洲埃森輪胎展同期舉行的“輪胎技術發展研討會”上,相關人士指出:面對美國、巴西針對中國的輪胎特保案,中國企業不應過分依賴政府(當然政府也會全力幫助企業應對貿易爭端),而應積極開拓國內以及除美國、巴西以外的其他國際市場,同時進一步提升自身產品競爭力,從而化解危機,謀求更大的發展,總之一句話,市場的問題還是要用市場的辦法來解決。
誠然,所謂“中國機會=世界機會”固然不假,但如何讓中國輪胎消費市場的需求與輪胎企業無縫對接,如何讓市場潛力變為現實的購買力,這需要輪胎行業、乃至全社會群策群力,切實用好市場這張牌。可以說,以亞洲埃森輪胎展為代表的輪胎行業盛會,正在用實際行動為中國、乃至全球的輪胎企業謀求化解危機、繼續發展的市場之道。
以此次第三屆亞洲埃森輪胎展為例,展會方針對不同地域、不同發展階段的輪胎企業,將企業參展訴求細分為:品牌宣傳、銷售網絡拓展、國內貿易、國際貿易、技術交流等多個方面。并為其度身定制參展方案。尤其針對品牌宣傳,此次展會特別斥資增設“瘋狂的輪胎——汽車嘉年華”活動,佳通、固鉑等知名企業積極參與其中,吸引了大量媒體、汽車發燒友及終端消費者的關注;這意味著,除全球相關專業媒體的宣傳以外,參展企業還能與終端消費者親密接觸,同時獲得在各種專業學術會議、相關展會、汽車媒介、網絡、專業期刊等主流大眾傳媒上持續、廣泛的品牌展示機會,有力擴大了品牌影響力。而針對國際貿易需求,德國主辦方埃森展覽有限公司特別邀請海外采購團與中國展商面對面交流,實實在在的為參展商尋找外貿商機。
由此可見,中國輪胎行業已行動起來積極應對危機,用市場之道解決輪胎行業的市場問題。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