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停止向美國供貨了,現在已做好了新市場開拓計劃。”昨天上午,四川輪胎橡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部副部長張斌表示。
受中國輸美輪胎“特保案”的影響,四川輪胎企業經決定轉戰市場。據川橡集團統計,今年1-8月,他們向美國輸送了貨值達1000多萬美元的輪胎,占公司出口總額的一半。但因未來美國政策不明朗,川橡集團不得不與客戶暫停交易。省商務廳公平處相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受特保案影響的川企僅川橡集團一家。
企業將喪失價格優勢
中國是輪胎生產和出口大國,出口美國總金額約17億美元。中國產輪胎主打美國的中低端市場,佳通輪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中國產品之所以有競爭力,就是憑借低廉的價格,加稅后將會使美國市場上的中國產品大幅減少,產業將遭受嚴重打擊,產能可能會減少,影響10萬工人的就業。
上述人士解釋說,“假設一條輪胎的離岸價為30美元,再加上55%關稅、海運費等,美國經銷商的采購價約為50美元以上,已比美國產輪胎貴了。經銷商賣出的輪胎價可能要達60-70美元,消費者肯定會拒絕購買。這樣一來,美國經銷商就會停止向中國訂貨,導致中國輪胎產量的大幅銳減。”
中投證券研究員芮定坤表示美國4000多萬條的出口量占比較大,如果將這一部分產量全部轉回到國內市場的話,等于市場增加了近8.4%的供應量,數字并不小。因此一旦美國加征高額關稅,產品出不去,企業必須要減少產能。”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之后,5月18日,印度又發起對我國乘用車輪胎的特保調查,這是印度在2009年第5次對我國發起特保調查;6月18日,巴西外貿委員會決定對從中國進口的客運和貨運汽車子午線輪胎征收最終反傾銷稅,有效期5年。外部市場的壓力勢必加快企業轉戰內銷市場步伐,張斌表示,內銷壓力將在不久后顯現。
開拓新市場尋找機會
張斌表示,此次涉案的轎車輪胎和輕載卡車輪胎正是川橡集團輸美的產品類別。目前川橡集團正在觀望美國市場。“一旦高關稅被確定,企業將被拒之于美國市場大門外。”張斌說,在他們出口的產品中,有一半輸往美國。為降低風險,目前他們正利用原有渠道,大力開拓歐洲、澳洲、中東、非洲等新市場。
川橡集團已制定了明年的市場開拓
計劃:整合資源,通過設立辦事處開拓中東市場;通過參加德國埃森輪胎展等品牌專業展會試水進軍德國。同時,他們正在努力爭取REACH等歐洲貿易認證,以便為企業進入歐洲市場增加籌碼。
但專家提醒,雖然歐洲市場也很大,但歐洲各國對輪胎產品型號、性能的要求不一樣,不像美國市場那么一致,企業如果要開拓歐洲市場,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細致研究市場狀況并調整生產線。
□新聞背景
中國造輪胎可能被加征高額關稅
今年4月20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申請,對中國產輪胎實施“特別保障措施”調查程序,即對中國輸美輪胎實施配額限制(從每年進口4600萬條減少到每年2500萬條)。6月29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中國輪胎擾亂美國市場為由再次建議奧巴馬,在現行進口關稅(3.4%-4%)的基礎上,對中國輸美乘用車與輕型卡車輪胎連續3年分別加征55%、45%和35%的特別關稅。這也是奧巴馬執政以來的第一宗特保案調查。奧巴馬政府將在本月17日正式做出決定,是否對輸美的中國制輪胎征收高額關稅、是否限制進口中國輪胎數量。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