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輪胎出口大幅下降,國內市場競爭也異常激烈,市場不規范現象有所加劇。據記者了解,去年四季度開始國內輪胎市場就出現了不“三包”輪胎:小廠做、大廠也做,內資企業做、外資企業也做,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去年上半年河北市場還是‘三包’胎占主流,現在不‘三包’胎已占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了。如果國家不明令禁止的話,市場會越來越亂?!庇腥税l出了這樣的擔憂。
據了解,目前不“三包”輪胎在市場上之所以比較熱銷,一是因為價格低,兩種輪胎的差價達到30%~40%;二是在一些使用條件對輪胎功能要求不太高的市場,如不超載或超載不多、運距短的市場,對輪胎理賠要求低,這類輪胎市場需求比較大,估計在30%左右。
記者了解到,過去國內輪胎市場亂在割標胎,有些生產企業不僅不負責“三包”,還將輪胎的商標割掉,并且降價銷售,對消費者完全不負責任。現在市場上割標胎比較少了,但又開始流行不“三包”輪胎。目前市場上不“三包”輪胎的情況各異,有的是降價銷售不負責“三包”;有的是在原有價格的基礎上,生產企業多給經銷商一部分輪胎,由經銷商負責“三包”;有的就是偷工減料,本來質量就差,但為了搶市場、降低價格而不“三包”。但歸根結底,都是輪胎企業為了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據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申洪亮介紹:“這種現象有其存在的客觀因素,有些市場就需要低價位、低功能的輪胎,你不做就把市場讓給對手,所以企業肯定要考慮這塊市場?!彼f,由于我國貨運市場超載現象嚴重,輪胎企業理賠率一直很高,有些明明是用戶的使用問題,但輪胎企業為了不丟市場,往往存在照顧理賠、過度理賠的現象,對輪胎企業是一大負擔,這也成為有些企業不“三包”的原因之一。
上海雙錢集團總經理岳春辰認為,輪胎行業必須形成共識,即不“三包”輪胎現象對行業來講到底是生路還是死路?如果對行業和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利,就應該制止。
申洪亮認為,輪胎不“三包”現象過去也有,但不突出,現在這個問題引起行業的重視說明企業對行業如何健康發展考慮的更多了。為此,申洪亮建議,輪胎企業,尤其是大企業應積極開發這種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即省去一些這類市場所需輪胎的過剩功能,在符合國家質量標準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從而降低價格,占領市場,同時又可以節省資源。他認為,大企業的產品質量可靠,信譽度高,更有安全保障。“但這決不是不‘三包’產品?!彼麑τ浾邚娬{,“只是這類產品有特定的使用環境,有更嚴格和更合理的‘三包’標準,并且應有明確標識,告訴用戶使用條件,如不按要求使用就存在風險,要變照顧理賠為正常理賠,保障生產廠、經銷商和消費者三方的利益,給用戶更大的選擇空間?!彼J為,企業在生產產品的同時也要負起社會責任,應該堅決杜絕不“三包”輪胎的銷售。
國家橡膠輪胎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馬良清認為,任何企業生產的產品都應該符合國家產品質量法,不理賠就是企業推卸責任。
因為國家目前檢驗輪胎采取的是抽檢法,即在一批輪胎中抽一條輪胎檢驗,合格即視作一批輪胎合格,這本身就有風險性。抽檢一條輪胎合格,不能代表每一條都合格,只能說企業具有生產質量控制的手段。另外,輪胎在室內檢測合格了,還有室外使用的適應性問題,可能會存在市場不適應。一旦輪胎出現事故,經檢驗是輪胎質量問題,那企業是逃脫不掉責任的。
米其林(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王兆華認為,企業在市場上最終應靠品牌取勝,不“三包”輪胎只能自欺欺人,如果輪胎出了問題,輪胎廠難辭其咎。如果輪胎不“三包”成了中國輪胎行業的“三鹿”現象而被社會關注,那將是行業的恥辱。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名譽會長鞠洪振指出,我們國家大,道路條件不一樣,輪胎用途不一樣,開發適合不同需求、不同市場、有所區別的輪胎是合理的。但輪胎是安全產品,應該嚴格執行國家產品質量法。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企業目前遇到了困難可以理解,但企業渡難關應走正路,應該通過研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性能和輪胎翻新率,積極與經銷商和翻胎廠建立輪胎翻新網絡來尋求發展。而生產和銷售不“三包”輪胎,等于賣掉了質量、信譽,最終將丟掉市場;是顧了眼前利益,毀了長遠利益,也將影響中國輪胎的出口市場。他呼吁,決不能放任不“三包”輪胎現象發展下去。
更多資訊,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輪胎商務網微信公眾號(tire123)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輪胎商務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輪胎商務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